西北师大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上线


6月30日上午,西北师范大学举行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上线发布会。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闫永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成勇,西北师大党委书记贾宁,校长、党委副书记王占仁,副校长李文生出席;副校长、简牍研究院院长田澍主持发布会;国内简牍学界知名专家、省直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活动。



与会领导和特邀嘉宾共同为“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揭牌上线。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德芳介绍平台系统功能。


王占仁在致辞中表示,简牍学是丝绸之路沿线出土文献、中华文化的历史记忆和当之无愧的“冷门绝学”,西北师范大学长期重视简牍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历史积淀深厚,在简牍学界具有较大影响。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的上线,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科技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简牍研究的效率和精确度,将有效助力简牍学一流学科发展。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展示了西北师范大学的科研实力,为传统文化保护注入新的动力。西北师范大学将以该平台的上线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学术交流,与海内外同仁加强合作,共同做好简牍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让简牍学这个冷门绝学“冷门”不冷、“绝学”有继;同时,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优化学科布局,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分层分类发展的建设思路,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举全校之力支持简牍学争创国家一流学科,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西北大学教授王子今在发言中表示,西北师范大学通过建设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简牍研究有机结合,针对性地解决了一系列长期难题,将极大推动简牍学研究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进程,必将为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作为学科同行,我们无比振奋,将与西北师范大学加强合作,努力推动更多文化遗产实现数字化保护和活化利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秦志华在发言中表示,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将简牍学界需求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简牍实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提供了全新的载体、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从整体上推动西北简牍整理研究工作驶上“快车道”,这既是对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积极践行和“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的最好注脚,也是载入中国简牍学发展史的一件大事。我们期待与西北师范大学在共建“数字简牍”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努力推进简牍整理研究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闫永强在讲话中指出,甘肃省是文化大省,素有“汉简之乡”的美誉,简牍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甘肃的文化名片,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广泛影响力,必将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中、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中凝聚更强力量。今天,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上线,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希望西北师范大学再接再厉,充分利用甘肃简牍资源优势,持续优化数据平台功能,让古籍“说话”,让绝学“有继”,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简牍学研究高地,在简牍学一流学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支持甘肃省的文化传承事业,为打造文化传承甘肃品牌、中华文明展示甘肃窗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会后举行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秦汉地方行政简牍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与会专家学者还共同参观了西北师范大学数字简牍中心。


据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项目负责人、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强介绍,本项目针对甘肃省及西北地区出土简牍数字化保护的实际需求,锚定甘肃省一流学科突破工程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型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新动能,依托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交叉融合,按照简牍保护与利用的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三步走的发展思路,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人文研究新范式,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赋能简牍活化利用的研究工作,研发国内首个系统的、完整的、公开的简牍学术资源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按照六库一平台的架构设计,开发了简牍实物库、释文库、字形库、著录库、文献库和专家库,提供简牍学术资源多源数据收录和智能检索。同时,围绕数字简牍:“数据要素×简牍”“人工智能+简牍”“智能设备+简牍”“大模型+简牍”四个方面继续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走出一条信息技术赋能简牍学发展、人工智能助力文化遗产保护的特色研究方向,为甘肃省简牍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新质生产力。

(文\李培杰 高文博 图\罗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