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会议暨第七届海峡两岸“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研讨会在西北师大召开

    1029日至30日,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会议暨第七届海峡两岸“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以“新征程中的中国质性心理学”为主题,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西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甘肃省心理学会承办,台湾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会、广东省心理学会儿童青少年心理援助专业委员会协办。来自美国、南非及国内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0余位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赵国祥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乐国安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刘电芝教授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刘仲奎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不断提升国民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广大心理工作者应有的使命和责任。赵国祥祝贺西北师范大学即将迎来120周年华诞,祝愿西北师大心理学科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乐国安指出,要在方法的应用上秉承开放的态度,唯有开放包容方能根深叶茂。刘电芝强调,质性研究可以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特殊贡献。



    大会特邀专家围绕着质性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历史脉络、具体研究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作学术报告,来自美国Clark(克拉克)大学 Michael Bamberg教授作题为《Qualitative, Identity, and Narrative》的报告、广州大学叶浩生教授作题为《生成认知: 身体动作“创造”世界》的报告、辅仁大学丁兴祥作题为《心理传记的叙说与实践:助人专业面向的开展》的报告、Johannesburg(约翰内斯堡)大学心理学系 laude-Hélène Mayer教授作题为《Psychobiography on Women Leaders across Cultures》的报告、广州大学郭斯萍教授作题为《质性心理学的人文性目标:从文化到文明》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作题为《从教育自传到叙事教育学》的报告、岭南师范学院郑剑虹教授作题为《从我国叙事心理学研究现状谈心理学质性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报告、辅仁大学翁开诚教授作题为《走进质性研究的小历史》的报告、江南大学田良臣教授作题为《人性的复杂性与心理学质性研究的思考》的报告、西北师范大学舒跃育教授作题为《教师与武侠:马云的心理传记学分析》的报告。

    经过评审,本次会议共收录95篇学术论文摘要,分为5个专题论坛和8场分组报告。来自全国近60所高校和研究所的95名学者围绕心理传记研究、叙事心理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文化与民族心理研究、其他质性研究五个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编辑/颉勇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