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公勤诚朴”——早期西北师院师生艰苦创业花絮(七)

    历史是一种精神,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更是一面镜子。西北师大从她一诞生起,就在艰苦中奋进,从困境中腾飞,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今天,当我们再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轨迹,一件件、一桩桩艰苦创业的小故事跃然纸上,感人肺腑。先辈们勤俭办学、勤俭持家、勤俭生活的优良传统和诚笃朴实、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感染、浸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师大人。

无蝇厕所

     现代体育教育先驱袁敦礼先生不仅用毕生精力开拓和发展中国现代体育事业,而且积极倡导和推动公共卫生教育。自公共卫生教育一传入我国,袁先生便提出:体育和卫生教育相辅相成,有益之处都使精神、肉体上充满着活力和进取精神。早在1929年,他便在全国首次举办“全国暑期卫生讲习会”,并编写了《暑期卫生教育与讲习会讲演录》,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同时,他多方奔走组织成立中华卫生教育研究会,积极推广卫生教育。先生在西北师院工作期间,为了推广公共卫生教育和师生的健康,规定《卫生概要》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鉴于当时大部分同学患有沙眼病,他要求校医院定时为同学们进行体检,并在食堂里面的澡堂子旁边摆了一个大磅秤,以方便同学们随时称体重。更令人钦佩的是,先生能够从细微处见大方,由他亲自设计的“无蝇厕所”当时曾获得师生一致称颂并被传为佳话。那时候,尤其是夏天,当地的苍蝇和蚊子特别多,这严重威胁着师生的健康。针对这一现状,先生在厕所(师大原南单楼附近)的两边设计了两个没有窗户的“暗房”(蚊蝇比较喜欢光线亮的地方),师生进厕所前,必须首先通过暗房,九十度转弯后关上暗房门才能进入厕所。同时,先生将厕所的房顶设计的特别高,并开有窗户和透气口,为的是“高处不胜寒”,蚊蝇既不会贴在房顶或往下飞,也不会钻进暗房,以免“漏网之蝇”危害师生的健康。而且当时的粪坑是用高墙围起来的,旁边开有一扇门,是专门为打开除粪准备的。这样,厕所里既没有苍蝇,附近也没有臭气,既科学又卫生,可谓一箭双雕,用心良苦。

(编辑/颉勇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