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公勤诚朴”——早期西北师院师生艰苦创业花絮(六)
历史是一种精神,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更是一面镜子。西北师大从她一诞生起,就在艰苦中奋进,从困境中腾飞,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今天,当我们再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轨迹,一件件、一桩桩艰苦创业的小故事跃然纸上,感人肺腑。先辈们勤俭办学、勤俭持家、勤俭生活的优良传统和诚笃朴实、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感染、浸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师大人。
黄豆大战
解放前,由于战时经济拮据,师生的饮食结构比较单一,菜单上往往是“一穷二白”。但有一道菜是同学们永远不会忘记的,那就是被同学们戏称为“刻骨铭心菜”的“炒黄豆”。当时的早餐是八个人围成一“桌”(实际上根本没有桌子,同学们都是蹲或席地而坐),每桌放有一个小瓦盆,里面盛满一盆炒黄豆,而且是每天早餐的必备菜。据当时的学生们回忆,这道菜是在头一天晚上把黄豆放在水里浸泡,第二天早晨,黄豆被泡软,拿到煤炭炉子或劈柴炉子上炒熟,再在黄豆里面搁点调料,“黄豆菜”就算作正式做好。之所以如此,据说一是因为当地盛产黄豆,价钱比较便宜。二是因为黄豆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当时有同学曾感慨地说:“如果说在抗战时期的艰苦环境下,同学们身体里面还有些营养的话,就靠的是这盆黄豆!”
那时候,同学们都是蹲在地上吃早餐,每天吃早餐最发愁的不是练蹲功,二是让人惊心动魄的黄豆大激战。开始,男生是天之骄子,用勺子风卷残云般地把黄豆卷进自己的肚子,而且谁用的勺子大谁就吃的黄豆多,这可苦了女生了。后来,女生提出抗议,便约法一章,吃黄豆只准用筷子夹,不准用勺子吃,公平竞争,文明进餐。这回女生反败为胜,只见那灵敏的小手上下挥动,筷无虚发,粒粒黄豆像变戏法似的送进了她们的口里。技术高超的,一次能夹起两粒黄豆,谈笑间黄豆告罄,让诸多男生大跌眼镜。特别是粗手笨脚的大肚汉,越急越夹不上来,越夹不上来就越急。有笨急生巧的,便用两根筷子从盆底往上撮,有时倒也能撮上两三粒,更有笨的,黄豆还没有到嘴边,在半空中就掉到了地上,自己吃不成,别人也跟着少吃了许多黄豆,于是大家怨声载道,甚至群起而攻之。
(编辑/胡奕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