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与病毒“赛跑”的流调志愿者

    “叔叔谢谢您的配合,最近您注意防护,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凌晨十二点,连续工作6小时后,芦海生挂掉最后一个电话,放下手机合上电脑才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吃晚饭。紧张的流调志愿工作让他既疲惫又充实,早已忘了“填肚子”这件事。

    3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人猝不及防。西北师范大学阳光服务社接到志愿任务,需不定时派出数名志愿者协助安宁区完成流调工作。5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化身“流调福尔摩斯”,参与安宁区流调工作,目前已拨打2215个电话。芦海生便是其中一位。


 

    流调,全称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步骤,通过核实上报人员信息、活动轨迹、目前健康状况和管控情况等,综合每个人的轨迹,进而对相应人员采取相关的管理措施,及时地判定传染源,有效地遏制疫情蔓延。

    3月10日下午六点,志愿者们接到第一次流调工作任务,上完课后,培黎街道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李强为他们紧急开展流调培训相关工作。经过两小时的紧急培训,由25人组成的第一批流调志愿者开始投入工作。

    结束培训后志愿者们回到宿舍,没有一丝怠慢,芦海生迅速分工安排工作。“喂,您好!我是安宁区流调办的工作人员……”晚上七点,第一通流调电话顺利接通,志愿者们的手指伏在键盘上时刻准备着录入信息。

    任务紧急,750多通电话,芦海生迅速安排25个志愿者每人完成30个流调电话并做好登记,随后迅速反馈给负责统计的志愿者进行统一汇总。芦海生说:“第一次做流调志愿者,大家都很紧张,生怕错过任何一个信息,但所幸的是,每个志愿者从招募到投入工作,反应非常迅速。”

 

 

    志愿者白鹏杰是“老一线人”,去年10月疫情蔓延兰州,他主动请缨,参与学校核酸检测、餐厅引导等志愿工作,累计志愿20小时。说起参与这次志愿工作的初心,他说:“因为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之前疫情严重时,很多优秀的党员挺身而出争先锋、做表率,我始终以他们为榜样,需要我,我就在!我必须挺身而出!”


 

    “今天晚上你们打电话获取的数据,会直接影响到安宁区对疫情防控做出的响应措施。”培训时的这句话让志愿者杨换霞记忆深刻,“这句话也始终激励着我们在进行流调工作时保持认真细致。”长达近六个小时的工作,杨换霞没有半句抱怨,默默坚持着。

 

 

    时间紧,任务急,志愿者们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志愿者常思危笑着说:“有些人打好多次电话才会接听,经过解释我们是安宁区流调办的工作人员后接受摸排,所以流调的工作时间会被拖延。”有时电话那头的人还会咨询咨询健康码变色的事宜,志愿者必须耐心地给他们解释后,获取他们的信任,之后进行流调工作。



    此外,遇上年龄大的人,志愿者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我在打电话过程中碰到了一个八十多岁的爷爷,没有智能手机,不知道健康码情况,普通话不标准、地址说不清,但是他却一遍遍地说自己知道防控疫情的重要性,一定不乱跑,还一遍遍地对我说谢谢。”电话那头陌生爷爷的句句感谢,让志愿者王惠惠深感开心,让那晚面对很多未知的她更有力量。

 


    紧张的工作状态,让志愿者们不禁感慨流调工作人员的辛苦与坚守,同时也难忘志愿者的分工合作,完成了一项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的工作。

    第二次、第三次……流调工作陆续开展。流调志愿工作明显熟悉且有条不紊。较之前,志愿者们的胆怯和慌乱更多地化为使命感、责任感。“希望自己能在疫情防控的工作中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希望疫情能够早点过去,我们都能够摘下口罩更亲近地交流。”杨换霞说。

    每一次流调工作结束后,流调工作相关负责人都会感谢志愿者并给予他们一些鼓励的话,“感谢大家的辛苦付出”“感谢你们为这个城市做过的贡献”。现在所有的志愿者正随时待命,准备随时战斗!


(文/杨雅蓉 郭安琪 刘乐乐 编辑/翟章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