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公勤诚朴”——早期西北师院师生艰苦创业花絮(四)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浏览量:402次 发布时间:2022-03-08]
历史是一种精神,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更是一面镜子。西北师大从她一诞生起,就在艰苦中奋进,从困境中腾飞,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今天,当我们再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轨迹,一件件、一桩桩艰苦创业的小故事跃然纸上,感人肺腑。先辈们勤俭办学、勤俭持家、勤俭生活的优良传统和诚笃朴实、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感染、浸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师大人。
汽灯
解放前,学校的各项设备如同当时的形势。俗话说:寒窑出贵子。就是在那种异常艰难的岁月里,同学们的学习劲头丝毫未减,这种优良学风多半是承袭原北平师大的“笃实诚朴,治学严谨,毫不带半点儿虚假和骄傲”的治学风气。
那时候,教室里没有电灯设备,同学们使用的是土蜡烛、煤油灯和汽灯,后来主要是使用汽灯。大教室里挂两盏,小教室里挂一盏。学校里共备有百十个汽灯,有专人到时点燃。每当黄昏来临,便看见肩挑汽灯的师傅从汽灯室走出,到各教室里悬挂汽灯。并不时有人巡回检查,发现汽灯冒红光,便提去调换。以汽灯为中心,同学们将课桌围成圆形或椭圆形勤奋耕读。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说话声,没有嘈杂声,甚至没有桌椅的移动声,只有汽灯燃烧时的咝咝声和翻书的声音以及浓浓的煤油味。快到休息的时候,随着报时的号声,工人们又将一盏盏汽灯挑回汽灯室。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届届优秀学子在汽灯的“照耀”下,纷纷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增砖添瓦。直到解放后,电灯进入学生宿舍,汽灯才逐渐告别西北师院的莘莘学子,但它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师大人的心中。
(编辑/高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