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东 高旭 张富江:后疫情时代创新高校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发展稳定向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高校复学教学有序进行。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我国进入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并不意味着疫情消失。就高校而言,疫情对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变化。因此,高校要在积极应对疫情加大常规管理的同时,重点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弘扬和践行伟大的抗疫精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自信力
    后疫情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的重大责任使命,要把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推动立德树人与疫情防控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大学生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疫情防控的斗争面前勇敢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视察调研以及各类会议、国际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整体的学习领会和把握,掌握讲话精神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突出讲话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及它的历史地位,对国家民族及世界的深刻影响。引导大学生们从现实体验、情感认知上,感受我们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以客观科学的立场看问题,自觉抵制谣言,坚决不信谣、不传谣、不跟风,在认识疫情、防控疫情、应对疫情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要通过多种途径,借助公众号、微信群等载体优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国家意识,树立民族精神,使大学生们牢记时代使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后疫情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内国际环境面临的种种问题。引导同学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深刻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加强思想引导、筑牢思想防线、坚定抗疫理念是当前和今后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当代大学生凝聚共识、坚定信心、统一行动、增强自信力的基础和前提。
   
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提高明辨力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世界抗疫大局,因此帮助引导学生解疑释惑,提高明辨是非能力,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要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具有特殊和复杂性。高校是思想交流与观点交锋的舞台,是引领社会的灯塔,是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创新思想、创新文化的母机。要深入研究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包容中实现引领,在共存中巩固主导,在正确认识疫情、防控疫情的世界局势及纷繁复杂的斗争中站稳立场辨清方向。
    要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认清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研究后疫情时代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和传播特点,提高辨别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用一元引导多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把立德树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责任放在心上,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把工作抓在手上,把责任落到实处,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三、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提升亲和力
    以学生为中心是创新学校工作的核心理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注重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能够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有用人才。后疫情时代创新高校学生工作,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看作是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把教育同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看作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生命尊严的生命主体。陈宝生部长指出“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是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冠病毒对人类而言,显露出极大的危害性,给学生构成惊惧,加上校园人员密集,流动性强,接触面广的实际情况,疫情防控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可否认,各高校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在校园蔓延,确保了师生的安全健康,然而大学生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因此,加强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防疫观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今后应予以高度重视。
    以学生为中心的灵魂就是热爱学生。研究表明,在面临突发危机时社会个体总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某种焦虑情绪和恐慌情绪,不同的群体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疫情使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情况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一是加强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嘘寒问暖,爱生如子;二是开展有益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三是全员全方位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教育以大爱精神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满足感、成功感和幸福感。
    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就是科学构建学生学业与发展支持体系,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一是学业发展,帮助学生制定线上和课堂学习计划,学会自主自觉有效学习;二是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培训工作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推荐;三是困难资助,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四是素质拓展,开设“第二课堂”及劳动课程,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提高综合素质。服务是品牌是形象,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大学的优良传统、文化品位和人文精神。
   
 四、弘扬和践行伟大抗疫精神,增加凝聚力
    这次抗疫是考验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民族精神,探寻中国人民历磨难而不屈、中华民族经考验而不衰的内在密码。习近平总书记生动诠释深情礼赞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熠熠生辉,催生出不朽的时代精神力量。

     中国人民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指引下奋力搏击,一往无前,显示出了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书写了人类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必将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这些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工作要充分挖掘抗疫中的丰富元素和青春典型,广泛宣讲抗疫精神,弘扬抗疫精神以及抗疫精神在抗疫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这种精神凝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的正能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加强思想、理想、精神、道德等方面的建设,让个人价值与社会整体价值、主流价值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把践行伟大抗疫精神作为今后大学生价值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方式和主要路径,探索形成大学生乐于参与、丰富多彩的追求和实践模式,着眼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目的,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注重安全防范,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我们的学生把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应对复杂考验的内生动力,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