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讲好帮扶故事,助力脱贫攻坚:西北师大口述史实践团深入礼县开展调研

    7月21日至7月31日,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脱贫攻坚中的高校模式——以西北师大为例”调研团在尚季芳教授的带领下,紧紧围绕“西北师大模式”这一主题,先后在西北师范大学结对帮扶的礼县雷坝镇甘山村、蒲陈村,桥头镇冯家村、吴家村、麻元村和白河镇张坪村6个村子开展了为期十余天的口述历史访谈与调研活动。



高山之巅新文化 引得村容焕生机

    甘山村因“甘山歌谣”而闻名,以文化为标识。为了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既保留村庄的文化特色又能交出崭新的文化答卷,西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高校的独特优势,将“智力”转化为“动力”,弥补了高校在项目与资金方面的弱势,先后建起了甘山艺术实践基地、书画室、图书室、民俗陈列馆等众多文化栖居地,给村民以接触文化,享受文化,沉淀文化底蕴的场所。7月22日,甘山村还成了“秦文化论坛:秦人崛起与西秦岭地区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地,云集了五十多位来自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以及甘肃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礼县文物局、秦文化研究会、西和县档案馆等高校与科研单位的学者。西北师范大学校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尚季芳说道:“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把学术会议办在基层山村,是高校服务社会、助力脱贫攻坚的重大创新,在全国也是少见,值得推广。”这些文化创举,使甘山成为礼县脱贫攻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山麓一隅创产业 增收就业两不误

    蒲陈村位于甘山村之下,扎根在山腰与山麓之间,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相对优越,但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始终有难以突破的桎梏。团队通过采访驻李喜平、牛定炜、王海波三位老师,得知村民大面积种植核桃树与石榴树相继失败后,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师大帮扶工作者请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比对样本,因地制宜,得出这里的气候环境比起种植以上两种作物更加适宜种植耐寒、耐寒、喜光的花椒。但如何让村民走出失败后颗粒无收的阴影,再次鼓足干劲种植新的经济作物则又成了一项难题。以李喜平老师为代表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则多次走家入户,逢人便宣讲介绍种植花椒成功的必然性与经济增收的广阔前景。经过不懈的努力,从一户两户的种植成功,带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以至到最后全村都种植上了花椒,开始了又一大规模的村庄作物产业发展。为了解决农产品销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师大帮扶工作者多方筹集资金,为村里建起了“圆梦车间”,并申请了“蒲礼源”产业品牌,在校园里开辟出“礼县好物”的西北师大帮扶礼县消费扶贫窗口。这些措施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路困难的问题,也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村民蒲国明饱含深情地说道:“帮扶工作者将关心人民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受了苦,农村农民却变化了,我从内心感谢他们。”一座大山的两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文化甘山、产业蒲陈”的美名,也成了市县闻名脱贫的示范村。



改头换面树新风 智志并扶真情助

    桥头镇冯家村、吴家村、麻元村以及白河镇张坪村在西北师范大学的帮扶下,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村村通了自来水,村民饮用起了安全水、放心水;硬化了户户通的道路;立起了庭院灯、路灯,成为隔壁村子羡慕的“天上的街市”;修了苗圃围栏;西北师大美术学院为村里空白的墙面作画,增添了生机与美感……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吴家村的张夏晖老师更提出要完成一部吴家村的村史,让更多年轻人知道吴家村的脱贫故事,代代传承。师大帮扶工作者既是为村庄谋发展、绘蓝图的建设者,同时又是教育者,他们都有一个共识——“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根本途径”。在教育上,师大帮扶工作者联系师大学生来村给孩子支教、辅导作业、资助书本,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扶智”、“扶志”的双重效果。在蒲陈村采访中,不幸罹患脑瘫的女孩王英英向师大驻村老师表达了感谢,在她曾经因身体原因想放弃学习时,是王海波老师及时“骂”醒了她,并为王英英找来复习资料,指导填报志愿。雷坝镇党委书记杨宇琛也对西北师范大学在雷坝镇的帮扶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只要倾注真情,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并提到师大的“智”“志”并扶,一张蓝图绘到底等帮扶理念具有典型的示范榜样作用。




    已至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乡村振兴战略强力推进。西北师大驻村帮扶工作队实行“战士纪律”,鼓舞斗志,势必披肩斩浪,补上帮扶村脱贫中的短板;驻村干部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实干助推脱贫攻坚,用责任和担当践行着新时代帮扶者的光荣和使命,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扶贫车间发展,再到文化发展和协同企业扶贫,是西北师大老中青三代人、三个梯队,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攻坚路径的良好体现,也是西北师大“三结合、三转化”模式的生动表达。其实质则是扶“志”与扶“智”的有机结合。




原文链接:讲好帮扶故事,助力脱贫攻坚:西北师大口述史实践团深入礼县开展调研

(编辑/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