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顶明:师范生实习支教援疆一举多得

    持续开展、不断创新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活动,不仅体现了新时代师范院校的责任担当、特色优势、服务贡献,也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还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探索了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办学模式。

    在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接续发展过程中,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但由于物质待遇、学校环境、教师地位和职业发展等诸多原因,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长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教师编制的结构性短缺,优秀教师“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国家规定课程“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成为西部地区亟待破解的突出短板和矛盾焦点。针对这一现状,河北、甘肃、陕西、山东、江苏、重庆等地一批师范院校专注于新疆等西部地区的师范生实习支教十多年,探索了一种符合西部民族地区实际的、“以实习支教带动就业发展”的师范生支教援疆模式。

    近20年来,各地高等师范院校面向新疆持续开展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活动,有效缓解了新疆地区中小学师资结构性短缺现状,赢得了当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首先,源源不断地为新疆输送利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多学科教学的优质师资,全面提升了民族地区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效增进了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次,优秀师范生的全面教育教学实践,为基层学校带来了新的教育信息和理念,同时顶岗置换出当地教师脱产参加进修培训和学历提升,促进了当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再其次,师范生在实习支教实践活动中接受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学技能训练、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深入基层了解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现状和国情实际,增强了家国情怀、教育情怀、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批批师范毕业生响应号召,投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最后,师范教育援疆支教模式丰富完善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实践,提升了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深化了师范院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的沟通和合作,形成了跨省域、三方合作、协同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长效机制,有效拓展了师范院校利用自身特色优势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区域发展的渠道和空间。

    化解西部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应该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2019年,西北师范大学进一步探索提出“互联网+师范生支教”新模式,从校内择优遴选英语、美术、音乐等专业的师范生,经过进阶式角色培训后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设备,以短期实地支教和长期网络直播课堂支教相结合的全新方式,确保边远山区、深度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通过高年级师范生带低年级师范生共同负责班级教学的方式,确保“接力式”网络支教有序衔接,实现对薄弱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帮扶。这一创举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厅长突破项目”,在东乡族自治县等9个深度贫困县全面铺开。该模式成功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手段以及师范院校优质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基础教育公平而高质量的发展。真正有望做到“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表明: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质量。持续开展、不断创新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活动,不仅体现了新时代师范院校的责任担当、特色优势、服务贡献,也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还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探索了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办学模式。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版面:2版 时间:2020年7月16日 字数:1471字

原文链接:师范生实习支教援疆一举多得

(编辑/骆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