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选明 符音:淬炼砥砺前行的强国之力

    此次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真切地表明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此次疫情产生的系列影响,正在当今世界各方力量的交融博弈中渐次显现。在人类文明的当代史中,2020年刻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履与担当。随着疫情、民情、国情、世情的交织变幻,当务之急是在党的全面领导和科学统筹下,进一步淬炼提升中国人民奋勇战“疫”体现出来的中国精神,并将其导向复产复工的务实之举,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报国之行,在砥砺前行中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一、在多维比较中增进“四个自信”与政治认同。

    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初心”这一命题。党的领导能力、国家治理能力、人民自治能力等在抗疫故事中具象化地展现为多个层面的有生力量,如制度战“疫”的组织力、依法战“疫”的保障力、科学战“疫”的支撑力、精神战“疫”的感召力等。具象化的中国精神生动地走进了普通人的战“疫”生活。而由普通人的视角感知到的社会良善,是涵养家国情怀的沃土;由普通人的经历认可的公共理性更是淬炼社会情感和中国精神的熔炉。

    全媒体时代为普通大众的认知比较和多维认同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撑。在战“疫”中,这种比较认知和多维认同清晰地表现为四个基本层次。第一,直接生活体验的链接比较。在自我意识的作用下,对疫情的关注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以“生命”“奉献”“友爱”等标准把不同战“疫”者的故事链接融通在一起。第二,政治体制的嵌入比较。人民把党的领导决策与政府的部署执行等,有机嵌进个人共情机制,形成更高层次的理性认知和制度评价。第三,历史记忆的深度比较。伴随着疫情认知的扩展,普通人会把比较层次延伸到历史,先前的制度认知就会向着价值认同发展。第四,国际间的联系与比较。随着我国疫情的好转,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的责任担当等,使普通大众内心的“四个自信”与政治认同不断积淀。

    二、在多维认同中淬炼中国精神与发展共识。

    此次战“疫”,提供了体验感知中国精神、多维比较中国力量的感性场域。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普通大众在多维认同中淬炼中国精神,产生自觉的价值整合与发展共识,从而提升民族复兴的软实力。

    首先,要注重涵养社会心态,把民众的多维比较积极有效地导向价值认同。要把握好情感与理性、自由与约束、个体与全局、人与自然这四对辩证关系,继续做好物质保障、信息保障与法治保障,涵养大众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增强“四个自信”,增进对中国道路的认同。其次,要注重引导社会情绪,把民众的多维比较导向文化认同。中国人普遍持有“推己及人”“美美与共”的文明基因,要化解消极社会情绪,增强文化认同与文明认同。再次,要注重凝聚社会情感,把民众的多维比较积极有效地导向改革共识与发展共识。战“疫”时期的行政处置与舆论传播,要在精准施策中凸显基本共识:要把疫情防控与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要把疫情防控与有效化解内外危机、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基结合起来。

    三、在统筹攻坚中夯实强国之基与复兴之力。

    生老病死,最能展现人生情理与世间心态。这场疫情以一种独特的形式,生动地佐证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的国际地位、历史方位、历史使命的科学论断。这场疫情给世界格局带来的深层影响将陆续展现,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挑战将会持续释放。这就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全面统筹,及时精准地把战“疫”中淬炼的底气与信念导向报国之行,落实在现阶段打赢“三大攻坚战”的有力作为中,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基本经验,并在理论宣教和复产复工中积极践行。一个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国家,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战“疫”的决定性成果,其背后有深厚的政治基础,浓缩的是一个大党紧紧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这一经验需要在多维理解中认同、在积极践行中完善。其次,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新形势下凝聚更大的人心,有力协调国内各方力量打赢“三大攻坚战”。再次,还要在战“疫”中主动把握国际局势及其动态,科学研判疫情的“次生”危机,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积极凝聚更大发展共识。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巨大的历史进步为补偿的。”社会公共大事件,是透视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增进“五个认同”、淬炼中国精神的时代机遇。此次战“疫”,我们要充分体认普通人用无畏担当演绎的中国精神,将其转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动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念培育问题研究”(19BKS106)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数:1934 时间:2020年5月26日

原文链接:淬炼砥砺前行的强国之力

(编辑/王世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