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全面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全媒体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主战场,面对网络时代的各种挑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通过构建权威话语主体、创新话语内容、转换话语方式、优化话语环境等方式来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构建话语主体,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解释力。话语主体指的是话语的言说者,即话语信息的传播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网络时代,构建权威的意识形态话语主体,不断提升话语的解释力,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任务,把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巩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和诠释网络意识形态,不断增强网络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二是要打造立场坚定、业务精良的思想理论队伍。马克思曾说过:“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和思想理论宣传队伍,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主力军,是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真正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

    创新话语内容,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感召力。话语内容指的是话语的传播内容,即话语传播的主要信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一是要立足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增强其持久的生命力,“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经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发展实际的当代马克思主义,要不断创新当代马克思主义在网络传播的话语内容。二是要扎根群众,在关切人民利益诉求中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增强网络传播的感召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广大民众的利益诉求和精神追求结合起来,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用人民群众熟知的话语内容来解释理论,才能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本身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和接受。三是与时俱进,应时代发展和形势要求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新鲜的活力,多使用网络化、轻快化、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使理论回归实践,使话语亲近生活。

    转换话语方式,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力。话语方式指的是话语的传播方式,即采用何种方式和手段将话语传播出去。在网络时代,要不断转化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一是遵循群众接受信息的规律和习惯,转化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手段,用符合大众思维的话语表达方式,以新鲜活泼、丰富多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语传播手段,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认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觉坚持与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二是有效发挥网络新媒体的正面功能,借助影视化、数字化等话语传播手段,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把马克思主义话语嵌入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行为中,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三是优化、创新和发展传播载体和平台。建好、用好、管好新媒体,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拓宽广大群众接收文化信息和价值信念的途径,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优化话语环境,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感染力。话语环境指的是话语的传播环境,即话语传播的软硬件条件。要不断优化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环境:一是积极传播新媒体舆论正能量。网络新媒体应注重传播社会正能量,“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二是主动掌握网络技术主控权,积极开发网络新媒体核心监控技术,建立健全舆情监控中心,优化预警监控机制,系统收集、判断、反馈网络新媒体空间的思想舆论新动态,引导网民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看待问题,营造积极向上的话语生态环境。三是健全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使用,加大《网络安全法》的执法力度,依法处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提升新媒体空间法治化水平,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广大网民的法律意识、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及网络媒介素养,自觉抵制各类非主流意识形态信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19年5月16日 字数:2054字

原文链接:全面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编辑/何添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