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兰州大学生“化声为形”传爱心 手语版防疫指南情暖听障人士
西北师范大学学生通过在家拍摄手语微视频的方式,为听障人士做好防疫普及工作。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能将自己所学用于社会实践中,帮助听障朋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学专业学生张佳薇说。
今年寒假是一个特别的寒假。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张佳薇已经许久未出家门,她每天与外界联系的工具就是手机。“同学们在微信群里讨论,想一起为防疫做些事情。”
就这样,西北师范大学16名学生成立了“疫情防控手语小组”,开始一起商议录制手语版疫情防控指南。
图为同学们录制手语版疫情防控指南。 钟欣 摄
“一戴口罩二洗手、三要避开人群走、不走亲不串户、莫要被那谣言误。”起草初稿、确定视频录制内容。同学们进行了分工,在各自家中录制视频,然后汇总编辑。
“每一个词汇、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准确,所以大家反复推敲,不断练习。”张佳薇说。虽然视频只有短短的3分钟,但同学们录制了3天。
张佳薇学习手语已经有4年多时间。“手语是我们专业的必修课程,平时课堂学习,现在能用到实践中帮助他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为了保证手语动作准确规范,在拍摄视频过程中,同学们经常会因为一个词或字的表达在群里询问、讨论,有的去向听障朋友寻求帮助,还有的致电专业老师找寻答案。
“这个视频中,手语有些表达还是有难度的,因为一些词汇很专业。”张佳薇说,“比如‘防疫攻坚战’这个短语,我不确定该怎么打,最后联系北京专业教师请教,才确定。”除此之外,同学们查书籍、资料,确保准确无误。
图为同学们录制防控疫情手语视频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姜艳说,单个的手语大家能打出来,连成句子有难度,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熟练准确打出手语。
视频中,同学们用手语普及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劝导其尽量少串门、不聚会,出门戴口罩等,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参与录制视频的西北师范大学学生郑敏慧说:“我感觉这不仅仅是帮助聋哑人,也是自身的巨大进步,我最近比手语期末考试还用功,总怕出一点差错误传了信息。”
“虽然学校延迟开学,但疫情让我们的心凝聚在一起。”郑敏慧说,“我想我们的爱心不会停滞于此,爱心会传递,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每个人都在努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0年2月11日 字数:919字
原文链接:兰州大学生“化声为形”传爱心 手语版防疫指南情暖听障人士
(编辑/常丽娜)
- 【中国新闻网】这堂“光影思政课”很特别
- 【甘肃省教育厅】扎根边疆所需,回应基层所盼 | 庆祝第41个教师节
- 【观澜新闻】全球前1%,西北师大增至6个!
- 【新甘肃】“中国古典学与华夏文明”暨第十届四库学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
- 【视听甘肃】西北师大新生报到现场 父母陪新生搬行李 大包小包里满是爱的重量!
- 【视听甘肃】西北师大新生报到!大一新生直言“向往这所学校”,家长: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她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 【视听甘肃】西北师大新生报到!广西博士新生工作三年后,踏上西北求学路再出发
- 【学习强国】西北师范大学“寻迹敦煌”实践团:感受千年文脉 记录文旅新章
- 【中国教育新闻网】西北师范大学“寻迹敦煌 传薪铸魂”实践团走进敦煌开展文化研学调研—— 感受千年文脉 记录文旅新章
- 【观澜新闻】吴旭夺冠!兰州高校学子世界武术锦标赛上为国添金
- 【中国新闻网】这堂“光影思政课”很特别
- 【甘肃省教育厅】扎根边疆所需,回应基层所盼 | 庆祝第41个教师节
- 【观澜新闻】全球前1%,西北师大增至6个!
- 【新甘肃】“中国古典学与华夏文明”暨第十届四库学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
- 【视听甘肃】西北师大新生报到现场 父母陪新生搬行李 大包小包里满是爱的重量!
- 【视听甘肃】西北师大新生报到!大一新生直言“向往这所学校”,家长: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她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 【视听甘肃】西北师大新生报到!广西博士新生工作三年后,踏上西北求学路再出发
- 【学习强国】西北师范大学“寻迹敦煌”实践团:感受千年文脉 记录文旅新章
- 【中国教育新闻网】西北师范大学“寻迹敦煌 传薪铸魂”实践团走进敦煌开展文化研学调研—— 感受千年文脉 记录文旅新章
- 【观澜新闻】吴旭夺冠!兰州高校学子世界武术锦标赛上为国添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