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礼县:上夜校有收获
礼县马河乡孟泉村扶贫夜校现场
“老汉,走,一起去村委会听花椒栽培技术的培训,刚刚广播里通知,来的可是市里的专家。”陈德朝边走边约邻居一起去参加培训。
陈德朝是陇南市礼县雷坝镇坪头村的村民,自从村里办了扶贫夜校,每期培训他都积极参加,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抢答”,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扶贫夜校”的课程设置,从村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设置。在最近一期的“扶贫夜校”课堂上,陈德朝提出了他的“困难题”:“我们家花椒树常年害病治不好,想让村里出面邀请专家给讲解一下种植技术,不然会影响增收啊。”
一周后,坪头村的驻村干部就从县上请来了花椒树种植专家,通知全村村民前来参加培训。
“大家有啥需求,只要在扶贫夜校上提出来,帮扶工作队都会帮忙梳理、解决。前段时间,辣椒种植和金猪养殖分红的事儿,还有贫困户农具发放的事儿,都在扶贫夜校解决了,这样的夜校大家都愿意来。”坪头村村民陈双会说。
礼县雷坝镇坪头村扶贫夜校现场
礼县雷坝镇蒲陈村扶贫夜校现场
蒲陈村第一书记、西北师范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喜平介绍,扶贫夜校开办的初衷是想群众所想,解决部分群众面对贫困缺少办法、主动性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以及对扶贫政策不清楚等问题,现在,扶贫夜校已经不仅是宣传政策的讲堂、推广技术的平台,而且成为干部倾听群众心声的窗口、乡村文化进村入户的载体,对扶志、扶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祁山镇严洼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办扶贫夜校以来,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激活了村里所有的进步力量,原先的贫困户马娃通过在扶贫夜校的教育引导和科技培训,改变了以往的懒散思想,激发了脱贫动力,积极开展果园精细管理,今年苹果收成2万多斤,还通过政府帮扶盖了新房,生活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
礼县雷坝镇坪头村扶贫夜校
据了解,今年以来,礼县把开办扶贫夜校作为宣传扶贫政策的重要平台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有效载体,由礼县扶贫办、宣传部、文明办联合组织,以村为单位,以驻村帮扶队为主力,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每周定期举行,和农民“面对面”交流,让每个农户家里都有一个政策“明白人”。
一年来,扶贫工作站业务骨干、村扶贫专班、司法所、民政办、农技站、兽医站等部门业务人员纷纷走进扶贫夜校,讲解相关政策;脱贫先锋现身说法,交流脱贫心得,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为贫困群众脱贫出谋划策。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58个村举办扶贫夜校2400多场次,培训群众超过10万人次。
如今,扶贫夜校在礼县已经成为群众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凝聚共识的大课堂。
来源:新甘肃 时间:2019年12月30日 字数:1091字
原文链接:礼县:上夜校有收获
(编辑/董恩龙)
- 【人民日报】第五届《教育研究》论坛在西北师大召开
- 【中国新闻网】从初遇到再遇的甘肃之旅:“人情味”里早就是一家人
- 【香港文匯網】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走進甘肅 探尋中華文化根脈
- 【光明网】第五届《教育研究》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
- 【新甘肃】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跨越山河的青春之歌
- 【新甘肃】第五届《教育研究》论坛在兰举办
- 【中国教育新闻网】第五届《教育研究》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
- 【观澜新闻】第五届《教育研究》论坛在西北师大召开!就AI助力教育变革进行研讨
- 【中国甘肃网】第三十一届兰洽会丨甘肃高校帮扶乡村振兴成果展亮相兰洽会 甘味特产借势出圈
- 【新甘肃】党旗引领方向 深耕沃土育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育人
- 【人民日报】第五届《教育研究》论坛在西北师大召开
- 【中国新闻网】从初遇到再遇的甘肃之旅:“人情味”里早就是一家人
- 【香港文匯網】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走進甘肅 探尋中華文化根脈
- 【光明网】第五届《教育研究》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
- 【新甘肃】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跨越山河的青春之歌
- 【新甘肃】第五届《教育研究》论坛在兰举办
- 【中国教育新闻网】第五届《教育研究》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
- 【观澜新闻】第五届《教育研究》论坛在西北师大召开!就AI助力教育变革进行研讨
- 【中国甘肃网】第三十一届兰洽会丨甘肃高校帮扶乡村振兴成果展亮相兰洽会 甘味特产借势出圈
- 【新甘肃】党旗引领方向 深耕沃土育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