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历尽 夺奖归来不改志——访我校“慧眼”团队

    “前几届学长学姐们的科研项目在全国获奖给予我们很大的激励,我们也想去外面看看,这就是我们起动科研的初心。”“慧眼”团队介绍到,他们是土生土长的甘肃娃,想走出黄土戈壁,闯荡一番。

    在第九届“华为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设计赛中,我校由创新创业学院指导、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慧眼”团队完成的科研创新作品《集智慧医疗、GPS北斗定位于一体的“智慧养老平台”》,在全国总决赛中进入全国15强、荣获大赛一等奖。



一双慧眼 一片热忱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老龄人口比重增加而少儿人口比重缩小,老龄化趋势加快。“养老问题”日益显现,高龄化、空巢化对养老服务提出严峻考验。在一次赴养老院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范颜军深切体会到老人生活的不易,“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努力”的想法从此在范颜军心中产生萌芽,“慧眼”团队就此组建。

    “路漫漫其修远兮”。面临首次涉及的领域,遭受同学对项目的质疑。团队稳扎稳打,不减热忱。在老师的指导和学校的支持下,他们申请了“本科生能力提升计划”,从设计方案到制作芯片,从设置传感器到验证数据,结合“智慧医疗”,不断提高科研的专业性。

    结合专业知识,团队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结合人脸识别、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抓住人在摔倒时人体高度、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会快速发生变化这一行为特征,使用各类传感器和SVM监督学习模型,对其状态进行识别。当应用检测到老人为跌倒状态时,便会立即异常报警。

    “守得云开见月明”,通过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项目内容逐渐完善起来,成为一款具有实际意义的养老服务应用产品,它集GPS北斗定位、重力加速检测、生命体征实时数据采集于一体,不仅能够远程共享老人健康状态,还能及时作出反馈,保障安全,提高救援效率。该应用产品为老年人,特别是孤寡、空巢老人提供了高效、及时、全面的安全保障。

    “大一的时候,老师向我们展示学长学姐做出来的创新成果,当时我就觉得很神奇,就被吸引住了。”团队成员姜璐娟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能完成这个作品并取得优异成绩,也是意料之外。”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在完成科研作品后,“慧眼”团队以此参加各项赛事,先后在西安、成都、杭州取得佳绩。

    取众家所长,促特色之创。每一场比赛结束,团队都会反思总结。“摔倒预警”功能不完善,团队便调试数据,增加传感器,更换芯片;答辩“物联网”概念遇到讲解困难的问题,便更新讲解方式,专家对内容理解程度直接关联对项目的认同度。“每一场答辩,应对专家犀利的提问,每一次看到别的团队独具创意的课题,都是对我们团队的鞭策,或者说是指导。”范颜军说。

    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参加的第九届“华为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设计赛总决赛,让团队感触深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这所学校很重视科研实验,设备配套齐全、先进。”团队介绍到。恢宏大气的教学环境,先进完善的教学设施固然重要,但“大学之大并不在于大楼,更在于大师”。大学对科研应当给予重视,营造出研学氛围,催生出大师大家。

    我校对科研创新重视度高,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训练和创业实践、推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转化孵化,协助于“慧眼”团队一样的学生进行各类创新活动及项目的对接,促成了“慧眼”团队的科研项目,才有了“慧眼”团队的成功。

感恩怀德 科创不止

    这次比赛中,指导老师王银柱身体力行、尽职尽责,为团队操办车票、赛程报名、住宿餐饮等,杭州近40度的高温天气,使得过度操劳的王老师身体抱恙,却仍然协助团队成员投入比赛,“非常感谢学校给予的支持,感谢索国瑞老师的启发,感谢学院实验室王小牛老师的鼓励,感谢王银柱老师的悉心指导。”姜璐娟说。

    “用一个词总结我们团队,就是智慧”。来自经济学院的毛冠钰与团队相处融洽,励志创新。当科研撞上考试,熬夜加班成了常态,奔波忙碌成了惯例。急切的心情时常导致团队三人想法相左而争得面红耳赤,可这并没有让团队离散,反而让他们像一股绳一般越拧越紧,一起迸发出新的灵感。“汗水浇灌,收获甜美果实,我很欣慰能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们不断交换思想灵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奔赴共同的追求。”

    谈及专业能力发展时,队长范颜军介绍到,如今考研形势日趋严峻,而我校提高考研率,必须以学生的成绩实力为抓手,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依托,才能在复试的时候博得导师的青睐。范颜军说:“大学,把字拆开,便得一人学,学习就得靠自己。我们绝不能以省内一本高傲自居,永远保持学习动力、奋斗目标。我欢迎学弟学妹能够接续我们的科研项目,并能有一个新的进展,这对自身的综合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慧眼”团队仍然保持初心,关注科研项目的后续发展,继续探索“智慧医疗”领域,继续探讨智慧养老服务。

(文/蒋昊晟 王欣天 编辑/贾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