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华:厚植中国特色哲学之根 熔铸大学通识教育之魂——论中国特色高校哲学学科改革发展问题

 通识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使学生成为掌握知识的“有用”高级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变专业教育弊端,推行以哲学为主的人文通识教育是关键。在实施“一流”计划建设高水平大学、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形势下,高校哲学学科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

 如何更好地理解高校哲学学科与建设高水平大学、推进人文通识教育的重要关系问题,是建设发展好中国特色高校哲学学科的前提。本文借用西方哲学最古老的三个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对此作以回应。

 一、“我是谁?”。从政治站位高度理解当代中国高校哲学学科的责任使命。文化是大学之魂,哲学是民族之魂。哲学标志着一个民族理论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在高等学校着力推进“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之际,加强高校哲学等人文基础学科建设,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通识教育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 40年来,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着力点的中国高等教育,适应了中国经济跟跑阶段的发展需要,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向提升民族创新能力、引领国家发展转变。哲学学科在推进通识教育,培养具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学科要主动参与高校通识教育改革,让哲学思想的光芒,照亮通识教育的星空,为助推“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服务。

 二、“我从哪里来?”。从植根中华文明沃土、贯通中西文化的宽广视域,构建高等院校哲学学院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绵延不绝、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也是滋养中国哲学成长发展的丰厚土壤。中国特色哲学学科建设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体系:

 第一、马克思主义学说——以此确立哲学学科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大同社会”思想有着天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中国特色哲学学科必须坚持这一根本指导思想,确保哲学学科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二、中国儒学——儒学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是中华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元素,儒学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个人修身,实现社会秩序的和谐,为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提供指导。为此,中国特色哲学学科要加强儒学思想的深层次研究和阐发,从而为当代中国人的人格塑造和精神追求提供正能量的价值引领。

第三、东方佛学——佛学主要解决人与天国的关系问题。佛学传入中国已有 2000年的历史,在与儒学和道学的交流融合中早已被中国化,成为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佛学为普通大众提供了人生终极命题(生死问题) 可以接受的答案。台湾大学方东美教授说“释迦牟尼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学”。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特色哲学学科加强对佛教哲学等宗教哲学的研究是应有之义。

 第四、西方哲学——西方哲学的逻辑性、思辨性和科学理性精神,推动了西方科技文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优秀结晶。改革开放 40年来,充满活力的西方文化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诸多层面,西方哲学中刚性的方面可以有效弥补中国文化的柔性和不足。现代西文化和东方文化的融合互鉴有可能催生新的人类文明转型发展。发展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也需要从西方哲学中汲取活力和灵感,在两者互融互鉴中推动人类哲学思维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

的现代转型和包容性发展。

 第五、中国道学——道学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道家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这是对人类思想的伟大贡献,它为我们找到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提供了一种超凡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在工业化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越发展、越进步、越危机”的今天,道家思想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特色哲学学科需要加强对道家思想的深入研究,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深层次的智慧指导。

 当代最伟大的英国历史哲学家汤因比先生将解决 21世纪人类社会问题的方案指向东方。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坚定“四个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哲学学科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这个历史和时代任务,在东西方文化的互鉴发展中,为人类社会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三、“我到哪里去?”。从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应解答当代中国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矛盾新要求出发,把握中国特色哲学学科未来的发展走向。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守护思想,引领时代”的精神,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的原则,以中国特色哲学学科建设和高校通识教育实施为着力点,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化的综合发展体系,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为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时代需求,高校哲学研究需要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再下功夫:一是在儒佛道融合研究的深度上下功夫,二是在文史哲统一研究的宽度上下功夫,三是在马中西哲学结合研究的高度上下功夫。高校哲学学科需要聚集一流人才,以哲学家的智慧、政治家的担当、教育家的情怀,努力把中国特色高校哲学学科建成“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会通中西、融通古今”“上下求索、激荡智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学科。


(编辑/王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