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怎样感谢你

    春天真是思念的季节呀!十年前,也是这样的春天,我被派去香港任教时写下了一个毕业三年的学子对大学母校的思念。
    一晃,十年过去了,我已离开母校十三年。午夜梦回时,仍然怀念的是母校的点点滴滴。作为南方的学子,读大学前,兰州对我而言只是一个遥远的地图上的地方;而毕业之后,兰州这座城市因为母校的存在,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忆起母校,有太多的绮丽与温暖涌上心头。

 

 

    十几年来,我在距离母校几千公里的地方,从未忘记母校给予我的启迪和恩情。在成为优秀语文老师的路上,我努力奔跑、从不停歇。获得“柳州市赛教语文科目”唯一的一等奖时,我填写资料,在“毕业院校”一栏,含笑写上了“西北师范大学”。我常说:“我一定是上辈子做了很多好事,这辈子才有机会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身边的同事问起我做老师的幸福感来自哪里,我总会自豪地告诉他们:我做老师的幸福感来自我的大学母校对我的熏陶!
    我在大学里遇到了很有学问、值得尊敬、也很会启迪学生的老师。

 

 

    我还记得《现代文学三十年》的任课教授张明廉。他的课堂要求很严格、精妙绝伦,为我打开了中国20世纪现代文学的窗户,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去钻研,并徜徉在中国现代文学之海。我一直记得张教授的话语:“我从教学开始,就把自己当做一个船夫,把学生从此岸世界渡到彼岸世界。”讲台上的张教授声音洪亮而富有激情。在这份言词深刻的宁静和优美之中,我学到了将来如何爱学生——我要让我的学生不仅是通过吃饭成长起来、也不仅是通过读书成长起来,还要在师爱中成长,开拓美好人生。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段话让我心弦震荡。在我的母校,老师们都用自己的言行演绎真正的爱的教育:用诚挚的声音唤醒另一个人的内心,用一颗心暖化另一颗心,用一种灿烂明亮另一片天空!
    有人说,世间的名山千座万座,镌刻你人生记忆的山才是最好的山。而我认为,世间的教室千间万间,镌刻你人生记忆的教室就是最好的教室。大学的求学,是一个以自己的力量去想象、研究、判断和争取的过程,意味着一个灵魂走在追寻更大对话与和鸣的路上。在路上,我能得到那么多老师的指引,实为人生之幸! 
    大三的时候,我曾有幸选修了彭金山教授的选修课《当代诗歌鉴赏与创作》。彭教授温文尔雅,既是诗人,也是学者。他的课讲得很细致、美好。听他的课总觉得自己在品茗。他带着我们品读诗歌的方法到今天仍让我受用不已。为了更近地“闻香”,我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最中间的座位。记得有一次,彭教授进行优质课比赛的录制,我照例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他居然给了我一个机会“表现”一番——让我在课上朗读北岛的《回答》。我像个小学生一样,因为得以在自己喜爱的老师课堂上表现一下而欣喜不已。
    母校四年,我学到的太多太多。大学时的狂歌与低吟清晰地仿佛犹在耳畔,我的整个人生因为母校的浸润而别有天地。母校“润物细无声”,每一个立志成为教师的学子都能在这里种下教育梦想的种子。当年,我也是带着教育梦想的种子,回到南方来“种桃种李种春风”啊!
    又是春天,又是思念的季节,母校的春天定然绚丽而令人惊艳。我想吟诵汪国真的《感谢》送给母校: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对母校的记忆与思念永不磨灭,我将自在坦然、心怀感恩地走下去……
                           (李静,2006年毕业于我校文学院中文系,现任职于广西柳州市柳州高中。)

(编辑/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