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专家研讨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面向

    11月3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部文学论坛在兰州举行,来自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面向、西部文学发展与创作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与会专家认为“一带一路”为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带来新的空间和视角。兰州大学教授程金城说,“一带一路”为中国文学创作与研究和提供了广阔视野,也赋予中国文学巨大的话语空间。“一带一路”彰显着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作为文学创作者要与时代同步,积极主动挖掘“丝路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并以这样的文学、文化粘度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韩高年表示,“一带一路” 为当代中国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就是世界视野下的中国文学,需要用开放、自我革新的态度看待中国文学、审视中国文学、重塑中国文学。

    与会学者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学的责任应该是深刻反映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生活,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要“内外兼修”,致力创作出真正把握时代的脉络、清晰描绘时代图景的真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徐兆寿表示,当代中国文学需面树立四个精神面向,一是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及文化的自信和自强;二是搭乘“一带一路”春风,中国文学要发挥沟通古今、融合中外的纽带作用,构建新的开放格局;三是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带动文学传播方式的改变,这对当代文学是一种重大发展机遇;四是中国文学需向现实主义转向,重新从生活和现实出发,思考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说,西部文学应该是地理意义上的西部、符号中的西部以及想象里的西部共同构成“西部”这个集合性名词,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下西部文学处在前沿阵地,理应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社主办,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丝绸之路》杂志社协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2018年11月12日 字数:827

原文链接:专家研讨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面向

(编辑:丁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