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甘肃贫困乡村留守儿童美育过暑假

   

    次仁卓玛(右)在指导留守儿童跳舞。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新华社兰州7月24日电(记者程楠)早上不到八点,11岁的李玫就来到学校门口,等着上舞蹈课。

    四年级的李玫就读于中国西部的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大沟镇中心小学。这个暑假,她不需出村,就能在家门口学习舞蹈、音乐、绘画等美育课程。

    暑假是许多孩子都向往的美好时光,但对不少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来说,由于缺少家人的陪伴,漫长的暑假并不精彩。这几天,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艺术教育精准扶贫行动的志愿者们兵分几路,为暑期留守在家的儿童送去文化艺术关爱。

    在大沟镇中心小学的舞蹈教室里,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的研一学生、志愿者次仁卓玛正在指导李玫等20多名女生跳舞。“跳舞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帮助这些孩子们提升表现力。”次仁卓玛说。



    志愿者在指导留守儿童演奏。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看着孩子们在不同的教室里跳舞、画画、演奏乐器,大沟镇中心小学的校长李亚倍感欣慰。他觉得艺术课程可以提升学生自信并传递快乐。“音乐教室、钢琴、电子琴等学校都有,就是缺专门的艺术老师。”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健康成长,从2015年开始,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甘肃省教育厅的支持下,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艺术教育精准扶贫行动利用西北师范大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资源与优势,整合舞蹈、学前教育、音乐、美术等专业研究生、本科生140人组成志愿者小分队,多次为甘肃贫困乡村的留守儿童开展艺术教育普及活动。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院长邓小娟介绍,这项行动已从最初的艺术推广,扩展到以艺术教育为主的授课互动;最近,该行动也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白银市靖远县等地的多所学校展开。“四年来,受益学生已超过2万人。”



    志愿者在指导留守儿童吹奏葫芦丝。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在中国西部不少地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薄弱,美育力量缺乏。为此,中国政府在2016年公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帮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

    近两年,为了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甘肃省正努力把优质教育资源留在农村孩子家门口。2017年出台的《甘肃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事项实施方案》决定实施“一师多校”,努力实现学生不动教师动,期望让更多音体美老师“走教”进乡村。

    有专家认为,专业师资匮乏、教学手段落后等因素是当前普及乡村艺术教育的难点。“未来,像绘画等艺术启蒙课程可以借助在线教育很好地实现。”兰州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李硕豪说。

    邓小娟认为,艺术从来不是艺术本身,而是整个人生观;艺术教育能让每一个孩子有丰富的情感和快乐的心情,“让孩子们拥有阳光的、直面生活的态度。”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8年7月24日  字数:1113字

原文链接:【新华社】甘肃贫困乡村留守儿童美育过暑假

(编辑:何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