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会客厅》师大要闻
西北师大学生在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佳绩
近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大赛举行。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等48所高校的204名参赛选手参赛。
西北师大外国语学院2017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殷小雨和2014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王颖获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2017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兴娜和2014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任盼获三等奖。同时,殷小雨、王颖获得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王兴娜、任盼获二等奖。黄彩霞、曹文、杨保林、梁海英等四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在教学论坛上,曹文作了关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与训练的交流发言,介绍了西北师大英语专业的办学特色及教学成果,特别是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
西北师大教育学院举办海外研修学生成果汇报会
日前,西北师大教育学院举办赴马来西亚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研修学生成果汇报交流会。国际合作交流负责人、教育学院班子成员和师生代表150余人参加活动。
12名研修学生分三组围绕“专题理论课程”“人文与实践”“研学旅行”三个专题分别作了汇报。
博士研究生生张晋说:“一个月的学习旅程、经历让我接触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教育又多了一份思考。在信息时代,知识俯拾皆是,只要具备信息搜索、整理、分析的能力,知识的获得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课堂学习过程中弥足珍贵的是思维的开拓,能够拥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视角去审视教育。”
硕士研究生李凯说:“最有感触的是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设施的功能性、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历史文明的厚重感等。个人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有很大的转变,增加了专业成长,拓宽了个人见识!”戴莹莹说:“马来西亚大学实行的是双语教学,英语和马来语,他们的学生普遍会熟练运用,华语学生更是熟练运用三种语言,这和马来西亚整体教育氛围是分不开的。而我们一直也在提倡双语教学,要走出去,那么首先在语言上从小到大的教育模式是不是我们可以从马来西亚的教育体制中借鉴,我想这是培养国际化视野学生,走出去的第一步。”
本科生马花说:“我作为研修团队成员之一,在这28天的学习交流中,从学习课程、适应当地的生活,使我亲身了马来西亚多民族、多语言的多元文化,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个人教育理念也有所转变。更重要的是体验了不同的课堂语言环境和教学方式。”
教育学院院长赵明仁教授说,海外研修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了学校党代会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精神的有力抓手,结合了学院十三五规划和学科建设规划,有重要意义。此次活动是和海外大学的首次交换学习活动,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今后,教育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国外院校的学习交流合作,真正促进学院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马来西亚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交流研修活动是教育学院学生海外研修计划之一,是该院优势学科建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时间为2017年11月19日至12月15日,旨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宽人才培养口径,落实“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活动按照个人申报、分组遴选、公开选拔的工作程序,从教育学院1500多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中选拔出12名优秀学生交流学习,教育学院筹集经费全额资助。
党委书记陈克恭赴礼县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2018年1月2日至3日,党委书记陈克恭、副校长田澍一行赴礼县雷坝镇蒲陈村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走访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到一家,陈克恭一边查看住房情况,一边详细询问生产生活条件、子女入学就业、住房安全、收入来源等情况。坐在炕头边,与户主促膝交谈,共同探讨增加收入、早日脱贫的办法和路子,叮嘱他们要重视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让孩子具备必要的文化素质,向往美好生活并且有能力创造美好生活,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积极参加劳动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脱贫致富本领;要鼓足脱贫致富的信心,坚信在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一定能够彻底改变贫困面貌,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在与礼县相关领导交流中,陈克恭表示,教师教育是西北师大的办学优势,我们一定会在全面落实好各项帮扶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教育精准扶贫,通过扩大范围、增加频次,对礼县的基础教育师资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帮助礼县系统解决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面临的问题。
在驻村队长座谈会上,陈克恭详细听取了每位驻村队长的工作汇报,对他们克服困难,在扶贫一线坚持开展帮扶工作表示慰问。陈克恭希望驻村队长做落实惠民政策的执行者,打通党和政府惠民政策到户到人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自身的工作,发挥好各项惠民政策的组合效应;做村民鼓足信心勤劳致富的引导者,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激发和调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让外部的帮扶措施和内生的致富愿望形成合力,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
西北师大卢小泉教授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日前,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卢小泉教授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FRSC)。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成立于1841年,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机构,也是国际化学界最有影响的团体之一。学会每年遴选英国及国际上在化学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和为推动化学科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为其会士。
卢小泉教授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电化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常务理事。主持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并获滚动计划支持,现为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及甘肃省电化学技术与纳米器件工程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电化学,新能源开发,化学计量学与生物信息学新方法研究等。近年来在Anal. Chem.,Chem. Commun.,J. Phys. Chem.,Nanoscale,Chem. mater.,Chem.-Eur. J. 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一区以上60余篇。出版专著8部,其中英文合著2部(各1章节);软件著作权一项;申请相关专利60件,其中授权39件。多次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2017年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编辑:姚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