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书香》一个人的朝圣
兰州晨报讯(记者魏娟)西北师范大学近日举行了“苏创夫•王书培”奖学金颁奖仪式。该奖学金是西北师大离休老教师苏创夫夫妇捐资20万元设立,将惠及50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苏创夫是甘肃庆阳人,省体育局离休干部,原省体委主任,现已九十高龄。1945年参加革命,曾在西北师范大学工作。王书培是苏创夫的妻子,西北师大党委统战部离休干部,2009年因病逝世。2017年,苏创夫先生向西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捐款20万元设立“苏创夫•王书培”奖学金。该奖学金从2017年起,连续10年,每年奖励西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5名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奖励4000元。
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朝圣》是2013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英国资深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处女作,获得2012年度英国最佳新人小说奖。★台湾读者表示“很久没有读一本书读到凌晨”、“这是一个简单、素朴但会令人深深感动的故事”、“笑泪交织的阅读”。
★有关爱的回归、自我发现、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这一年,我们都需要哈罗德安静而勇敢的陪伴。
★一个人的朝圣也是2013年春季英国最具影响力“理查与茱蒂”读书俱乐部书单第1 名;欧普拉读书俱乐部夏日选书、美国图书馆协会选书;2012年英国最畅销新人小说;《出版人周刊》、《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嘉人》、《今日美国》等各大媒体高评价推荐 。
蕾秋乔伊斯写了二十年的广播剧本,也曾活跃于舞台剧界,拿过无数剧本奖。《一个人的朝圣》是她的处女作,目前已畅销三四十个国家,入围2012年“布克奖”
书籍点评
这本小说出自剧作家之手,但是它却并不注重戏剧张力,故事简单人物平凡,打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的安静和细腻,就像春天的第一场雨,秋天将落未落的叶,就像该书的宣传语:“有关自我发现、爱的回归、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哈罗德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错误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可能会犯的错。在路的彼端,在时光的尽头,在人生的末尾,拂去岁月的蒙尘,那一点一滴的遗憾,正是普通人的渺小与孤独牵引我内心的温柔。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日子久了,生活显得暗淡无光,然而每个人的生活又是独特的,每个人都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的圣地。
哈罗德的行为后来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很多人参与了进来,然而没有人知道哈罗德走路去看奎妮的原因。是爱情故事,或是奇迹,是善举,甚至是勇气?都只是凭空猜测,哈罗德了然于心的事实和他人自以为了解的情况大相径庭。哈罗德的妻子莫琳,她起初很愤恨,事实上因为儿子戴维的死亡,她已经恨了哈罗德很多年,而随着哈罗德的突然离去,莫琳痛苦、迷惘、挣扎,她第一次试着站在哈罗德的角度看问题,小说最后一段:“两个身影就这样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在笑声中摇晃。”莫琳仍然不明白哈罗德这一趟徒步旅行的原因。但是这有什么要紧呢,这并不妨碍他们又一次牵起对方的手。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这种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真挚的爱。”“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会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这两句话同样出自周国平散文。不同国家的作者,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文化的背景,却不约而同地给读者传达了同样的理念。这就是文学跨越时空、跨越国界、跨越民族的普世价值。我们都是靠自己孤独的朝圣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而我们其实不孤独。
哈罗德感觉有点喘不过气来。好像哪怕动一下四肢,甚至只是牵动一丝肌肉,他努力压抑着的复杂情绪都会喷薄而出。怎么这样就过了二十年,连一个字都没有写过给奎妮?她的形象渐渐浮现在眼前,一个娇小的黑发女人,多年前曾和他一起工作过。她应该有……几岁了?六十?还得了癌症,在贝里克郡等最后时刻的来临。真不可思议,他想。全世界那么多地方,偏偏是在贝里克——虽然他从来没有去过那么北的地方。他望向窗外的花园,看到一个塑料袋挂在月桂篱上,在风中上下翻飞,却无法挣脱,获得自由。他把奎妮的信装进口袋,轻轻按了两下,确认放稳妥了,才站起来。
莫琳轻轻掩上戴维的房门,站了一会儿,感受他的气息。她轻轻拉开每晚亲自关上的蓝色窗帘,看垂到窗台的帘子边缘有没有沾上灰尘;然后细细擦拭他在银色相框里的剑桥留影,还有旁边的黑白婴儿照。房间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因为她在等戴维回来。谁也不知道他哪一天会突然出现。在她心里,有一部分会永远这么等着。男人不会明白身为人母是什么感觉,那种因为爱得太深而带来的痛,即使孩子已经离开也不会消散。她又想到楼下的哈罗德,还有那封粉色的信,心想要是能和戴维聊聊就好了。她悄悄离开了戴维的房间,就像进去时一样,然后开始整理床单。
哈罗德•弗莱从梳妆台抽屉翻出几页信纸和莫琳的圆珠笔。该对一个罹患癌症即将离世的女人说些什么?他很想告诉她自己有多遗憾,但 “深表同情”几个字感觉怎么都不对,就像不幸的事情真的已经发生了才从店里买张卡似的,而且也太正式了,显得他其实并不那么在乎。他试着下笔:“亲爱的轩尼斯小姐:真诚希望你的身体早日康复”,停下来想想,太拘谨了,况且也已经不太可能发生,于是把纸揉成一团丢掉,重新开始。他从来都不太会表达自己。这个消息给他带来的震撼太大了,实在很难用语言去形容;就算他有这个能力,向一个二十年没联系的昔日好友倾诉这些,好像也不太恰当。如果换过来是他病了,奎妮一定会知道该怎么做。要是他对自己也那么有信心就好了。
“哈罗德?”莫琳吓了他一跳。他以为她还在楼上擦擦洗洗,或者和戴维说话。她把金盏花拿了出来。
“我在给奎妮回信。”
“回信?”她总是爱重复他的话。
“对。你要不要也署个名?”
“不用了吧。给一个不认识的人写信怪怪的。”
不要再为辞藻行文患得患失了,简简单单把心里的话写出来就好。“亲爱的奎妮:谢谢你的来信。听到这个消息我真的很抱歉。你的(划掉)祝好,哈罗德(弗莱)”。有点无力,但也只能写成这样了。他迅速装好信,封上信封,把圣伯纳丁临终关怀院的地址抄上去。“我去一趟邮局,很快回来。”
已经过了十一点。哈罗德从挂衣钩上取下防水外套——莫琳喜欢他把衣服挂在那里,打开门,一股温暖、微咸的空气扑面而来,他刚抬起脚,妻子就叫住了他。
“会去很久吗?”
“到街尾就回来。”
她依然抬头看着他,用她那双墨绿色的眼睛,纤细的下巴微微抬起。他真希望自己知道该对她说些什么好,但偏偏事与愿违;至少没有什么话能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他渴望能像旧时那样触碰她,把头靠在她的肩膀上,好好歇息一下。但现在太迟了。“待会儿见,莫琳。”他小心地把门关上,以免发出太大响声。
福斯桥路位于金斯布里奇的一座小山上,是房地产经纪口中居高临下的好地段,有绵延的乡村景观可供欣赏,只是家家户户的花园都颤巍巍地向低处的马路倾斜,园里的植物都保命似的紧紧缠绕着竹栅栏。哈罗德大步走下颇有点陡的水泥街道,速度有点快了,但他留意到有五朵新开的蒲公英。也许下午他还会把那张《西部大赶集》翻出来听听呢。那就了不起了。
住在隔壁的雷克斯看到他,朝他挥挥手走过来,在篱笆边停下。雷克斯并不高,头和脚都小小的,中间挺着个圆滚滚的大肚子,时不时让哈罗德担心如果不小心跌倒的话,他会像个水桶一样骨碌碌滚到山下,停都停不下来。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六个月前去世了,大约就在哈罗德退休那阵子。自此以后雷克斯就老爱向别人诉说生活有多艰难,一开口就没完没了。“至少你可以听一听呀,”莫琳说。只是哈罗德弄不清她的这个“你”到底是泛泛地指所有人,还是就针对他一个。
“出来逛逛?”雷克斯问。
哈罗德试着摆出一副“我现在没时间”的样子,半开玩笑地说,“嘿,老朋友,有没有什么要寄的?”
“没人会写信给我。伊丽莎白走了以后,信箱里就只剩传单了。”
雷克斯凝视着半空,哈罗德马上意识到这段对话在往某个方向发展了。他抬眼撇一下天,几缕云飘在高远的空中。“天气真好。”
“是啊,”雷克斯应道。一阵沉默。他重重叹一口气,“伊丽莎白最喜欢阳光了。”又静了下来。
“今天很适合除草啊,老友。”
“是啊。哈罗德,你会把割下来的草制成肥料,还是盖在植物上护根?”
“护根的话会黏在鞋底,莫琳可不喜欢我把杂草带进屋里。”哈罗德低头看看脚上的帆船鞋,奇怪为什么人们根本没有出海的打算,却还要穿着它们。“嗯,我该走了。得在中午邮差收信前赶过去。”他挥挥手中的信封,转身走开了。
有生以来第一次,哈罗德为比预期中早看见邮筒感到失望。他还特地绕了点路,但邮筒已经在那里了,在福斯桥路的转角等着他。哈罗德将给奎妮的信举到投信口,又停了下来,回头看向走来的路。
座座独立的房子刷成黄色、蓝色、橙红色,都被岁月洗刷得有点斑驳了。有些房子还保留着五十年代的尖顶,一根根装饰用的梁木围成半个太阳的形状;有几栋盖了镀着石板的小阁楼;还有一间完全按照瑞士风格的小木屋做了改装。哈罗德和莫琳四十五年前刚结婚就搬到这里来了,光是房子的订金就花光了哈罗德所有的积蓄,连买窗帘和家具的钱都没有了。他们比较内敛,这些年来邻居们来来去去,只有哈罗德和莫琳一直留在这里。家门前曾经有过一小片蔬菜田,还有个别致的小池塘;一到夏天莫琳就会亲手制作印度风味的酸辣酱,戴维还在池里养过小金鱼。屋子后面曾经有个棚舍,里面挂着各种园艺工具,还有一卷卷麻线、绳索,总弥漫着一股肥料的味道。但这一切早就已成过去。就连戴维的学校——就在他的小房间旁边——都已经铲平,变成了五十间红色、蓝色、黄色的经适房,房前的街灯也改成了乔治王朝时代的风格。但这二十年里,哈罗德又做了些什么呢?
他想到了写给奎妮的信,为那几行软弱无力的字感到羞愧。他想像自己回到家里,听着莫琳叫戴维的声音;除了奎妮即将在贝里克郡离开这个世界,他的生活一成不变。哈罗德突然间不能自持,信明明已经放到黑幽幽的投信口,却怎么也投不进去——他没法松手。
虽然身边没有什么人,他突然大声说了一句,“反正今天天气这么好。”既然没有别的事可做,他大可以逛一逛,走到下一个邮筒再说。趁自己还没有改变主意,他拐过了福斯桥路的路口。
这样冲动可不像哈罗德,他自己也知道。自退休后,日子一天天过去,几乎每天都是一样的,只有裤头更紧了,头发掉得更多了。他睡得很差,有时整晚都睡不着。当另一个邮筒又比想象中更早出现在视线里时,他再次停下;仿佛一件什么事情开始了,虽然他还不知道是什么,但自己已经在做了,而且停不下来。细密的汗珠在他额头上沁出,血管因着期待而不安分地跳动。如果他走到福尔街那个邮局的话,信肯定要第二天才能寄出了。
哈罗德继续沿着新住宅区走下去,温暖的阳光覆在他脑后、肩上。
书评
Oceannagirl —— 看书名很容易想成是一杯心灵鸡汤,但读完才发现,它只是告诉你,一段徒步的朝圣之旅既改变了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最后它还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东西。信念无法让人起死回生,也转变不了什么,但它会带给我们一种慰藉,这对于充满苦难的人生来说,就足够了。
Guasong —— 也许你在别人眼里是一个loser,也许你一再的被别人忽视着,也许你很努力的走到最后,发现终点和你最初的起点一样平淡,而你又深感无力。但请记住,你流过的那些汗,你磨破的那些鞋,你看过的那些风景,和你深深爱过的人们。他们为你见证,做自己人生的英雄!
(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