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琰:立足课堂 站稳讲台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既然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注定要为“甜蜜的花”和“珍贵的果”默默奉献。奉献精神是为师之德的内在要求,但是奉献什么、如何奉献,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事业愈加重视,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每位教师争做“四有老师”,并强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做好引路人,培养栋梁才,就是我们的责任田。学院所设定的“六有人才”的培养目标,即:腹中有墨、胸中有志、眼中有物、心中有爱、肩头有责、手中有艺。具体而言,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和坚实的语言文字能力,更要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审辨式的系统思维能力;不仅要有自省意识和反思能力,更要具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不仅要有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更要具备扎实的教师教育技能和全面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新时期的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大发展中,学生也有了多样化的需求,我们不能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应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开拓创新思维,将自己打造成学生手中的一把金钥匙,打开学生的心灵、智慧和眼界。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我们首先要守好自己的阵地,立足课堂,站稳讲台。
    有人曾问:“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其实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技术,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具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说它是一门艺术,是指教学需要智慧、需要创造、需要审美。成功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也可使学生在学和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得到艺术的享受。而我们的任务和目标正是努力让自己的教学由一门技术上升到一门艺术,这需要长期的积累、精心的打磨和不断的实践,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质的飞跃。


一、以生为本,分析学情,树立和而不同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我们不仅要能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交流,还要会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交流。教师应当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心态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在教学中只有对教学对象有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因此,我们要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与道路。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的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等也应有所调整,要尽量使同一性与差异性相适应。在全面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案和模式,既兼顾高水平同学的提升和拓展问题,又要考虑到低水平同学的理解能力,多设计问题和课后辅导是比较有效的解决手段。同时我们面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如何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动态的教学体系,适应当今大学生的真正需求,切实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这是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学生的兴趣点,精心构建出高效课堂。


二、以思为本,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永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注重对知识的拓展与提升,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社会需求日趋多样,单一的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个性化”需求,如今的社会需要我们在学习传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感悟能力和人文情怀,做到以思为本,学思结合,为他们打开一个开阔的视野与平台,带领学生进入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精神殿堂。首先,应引导学生在判断事物时不绝对化,不把思维结论局限在“是” 或“否”二元答案上,多层次全方位思考和研究问题。其次,在进行课堂知识学习的同时,教师要为同学们推荐应该阅读的经典书目、介绍相关研究著作与论文,这些都是课堂知识有力的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和见识。再次,利用和拓展网络学习平台,推荐相关图片、音乐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视野。最后,设置有效的思考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校园活动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对课堂进行有效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我们讲授唐诗宋词时,可以策划诗词朗诵、背诵唐诗、演绎宋词等比赛或活动,既可以用校园文化活动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丰富和加强学校的人文气息,营造很好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以用为本,学用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们必须重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多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离我们并不遥远。比如我们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既要挖掘文学作品中优秀人文思想的现实意义,又要分析作品中好的表情达意方法和技巧, 多联系具体的事例进行讲授, 使学生在具体的感悟中, 较容易清晰地认识作品的价值, 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启示。从教和学两方面的目的性来看, 不论所涉及的是什么内容, 最终其目的都应该导向学以致用, 教和学的活动才具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引导学生与已有的知识、体验发生直接沟通,快速、显效地融入课堂中,这样也能解决讲授内容的单调性问题。
    如何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是每一名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更与国家的未来密切联系,因此每一位教师在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要扮演好 “引路人”的角色,为国家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做好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并不容易,但我们有信心,用良好的道德修养、优秀的学术水平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去感染和引领学生,努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