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坚定文化自信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以贯通古今中外的气魄和视野,系统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极大地激发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热情,一年来,理论界和学界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产出了一些学术成果,展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科基础比较薄弱,科研资源聚集和创新优势不强,领军人才、高质量原创新成果较少,学术评价机制还未完全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等。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冯湖指出,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更加珍惜新形势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好时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聆听时代声音,回应大众呼唤,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努力在解决突出理论问题和实践对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领高校立德树人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突出人民性;具体到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上来看,最终要体现高校的人民性、提高高校育人育才水平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学术为基础,以学科发展为支撑,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四位一体协同推进的育才新格局。
甘肃省高校工委书记王海燕指出,高校既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更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从本质上去认识马克思主义,真正执其要义懂其精髓,掌握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好、维护好、巩固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在思想认识上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练好看家本领;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并旗帜鲜明引领前进方向,把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办学职责,整合学科力量,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辐射和引领。要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定文化自信稳步推进传统文化学科化发展
与会专家提出,文化自信是人们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欣赏,在群体性文化层面发挥着基本和持久的作用。文化自信不仅是对文化人民性的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认同与尊崇。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范鹏教授在回答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的问题时提出,文化自信是对待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理性态度,是基于反对文化自大和文化自卑倾向的理性认识。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在生生不息中自强、中华民族能在载物中厚德、中华儿女能在新民的不断实现中坚守旧邦的精神家园和核心价值。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金建萍认为,各高校应当深入挖掘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教育和引导师生真正把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统一起来,树立学科自信、专业自信、课程自信,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有赖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提出,加强国学教育以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必须依托国学学科化才能实现。一要解决国学学科“合法性”问题。尽管国学现在很热门,但是不合“法”,针对国学当前面临的新挑战,急需通过国学学科化建设,让青年学生系统学习国学文化,才谈得上在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文化自信,并且形成新的学术生产力,最终凝聚成学术体系,从而实现创新发展。二要明确国学学科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场渐进式的思想革命。国学学科化是大势所趋,而要建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谱系,其中关键的基础环节,就是让国学进入学科体系。因为学科是大学的组成细胞,国学进入学科就是进入大学课程教学、科研学术和人才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最终建立起完整有序的国学教育。三要主动拓展国学学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国学的文化建构功能,通过鼎故革新使国学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学科内容,成为新的学术生产力。
融通“马中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的问题,并且在同中国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持与时俱进,以发展的眼光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把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握时代性和创造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北京大学郭建宁教授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涵,从近代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演进角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渊源。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有别于苏联研究范式而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别于苏联建设模式而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维度,着眼于平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形态与文化样态,揭示了融通“马中西”三种文化资源,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文化意涵。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陈克恭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首先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这一具有决定意义的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成功实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并且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种子,其内在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是相融的。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西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学科前沿和国家发展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特别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学校将以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围绕发展定位和目标要求,把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内在规律,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17年06月14日 字数:3051
原文链接:坚定文化自信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编辑: 曹纹靖)
- 【新甘肃】西北师大教授张国荣山水画邀请展在白银区开展
- 【甘肃日报】拆除围墙 打通“心墙” ——西北师大以真心实招破题“危房整治难”
- 【中国新闻网】西北师大“火炬”培育:锻造“能文能武”干将
- 【观澜新闻】中国化学会2024年第四届高分子前沿论坛在西北师大召开
- 【新华社】中法携手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合作
- 【Xinhua News】China, France deepen cooperation o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 【中国高等教育】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意涵与实践路径
- 【观澜新闻】历史最好!西北师大学子在“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 【新甘肃】西北师大和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携手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合作
- 【中国教育新闻网】西北师范大学和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
- 【新甘肃】西北师大教授张国荣山水画邀请展在白银区开展
- 【甘肃日报】拆除围墙 打通“心墙” ——西北师大以真心实招破题“危房整治难”
- 【中国新闻网】西北师大“火炬”培育:锻造“能文能武”干将
- 【观澜新闻】中国化学会2024年第四届高分子前沿论坛在西北师大召开
- 【新华社】中法携手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合作
- 【Xinhua News】China, France deepen cooperation o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 【中国高等教育】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意涵与实践路径
- 【观澜新闻】历史最好!西北师大学子在“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 【新甘肃】西北师大和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携手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合作
- 【中国教育新闻网】西北师范大学和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