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商报】那些年 他们所经历的高考
西部商报讯 (首席记者 张子艺 通讯员 陈江楠) 又是一年高考时,还记得那年高考时的阳光和父母的面容吗?从1949年到现在,高考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印迹。昨日,是2017年高考第一天,西部商报记者采访了上个世纪40、50、60年代的高考生。在他们的自述中,让我们追随远去的记忆,重温那些过去的高考岁月和当年的峥嵘岁月。
胡德海资料图片
40年代
我参加的是自主招生考试
胡德海,1927年9月出生,浙江金华人。1949年秋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53年毕业后到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执教,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当代著名教育理论家、教育学家、哲学家。
【自述】1949年1月,我从浙江省立金华中学高中毕业。我当时的师长方韵清先生,引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中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我题写毕业纪念册。方老师告诉我:像我这样一个才从高中毕业的人,腹笥定然单薄,我的知识还是太少了,我的视域还太狭窄,我的眼光还太短浅,这时的我还不具备登高望远的能力和条件,还不能洞明世事。对此,我也是颇有自知之明的,然而,却也向往一个一日能登高远望乃至一览众山小。我还要继续求学,继续走读书之路。
七月下旬,我从家乡浙江汤溪来到上海,参加一年一度的高考。
高考对一个有志求学者来说,对于一个已接受过完整中学教育的年轻人来说,不是小事,面临着对将来前途命运的考虑和抉择。这时的我藏之内心的主意已定:即报考师范大学,学教育有关的知识理论,准备此生走从教之路。
我为什么要做出这个选择呢?
仔细想来,大体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想到将来当教师,可以终身和书打交道。一辈子和书结缘,可以多读些书,这是我最向往的事。“至乐莫如读书”,我在中学读书时,已经成为我的信念。二是想到当教师可以少受拘束,自由自在些。在学校环境里,和同事,学生一起,可以在求真,求善,求美的人生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精进。有尊严,可以保持人格上独立精神和思想自由。作了这些方面的考虑之后,我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北京师大和北京其他大学如清华、燕京大学一样,当年招收新生均由各校自主安排,并均在北京本校设考区,以招收南方,主要是江、浙、沪三地的学生。北京师大在上海的招生地点与考场在一中学校。考试的科目与往年一样,有国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诸科,当时国文科的作文题目是《论批评与自我批评》。
九月初,我被北京师大录取了。
于是我整装待发,离开家中亲人和故乡,从上海北上,和北大、清华等校被录取的新生同坐一辆火车出发,两天后到了北京前门车站,并随前来迎接的学长们一起步入北京师大和平门外的校门。
这个时间是1949年9月19日。十来天后,即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我们,也就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入学读书的第一届大学生。
彭德华资料图片
50年代
师生集体乘车去考点
彭德华,湖南长沙人,1955年参加高考,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自述】 我在长沙参加高考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最难以忘怀的是母校“长沙市第一女子中学”。校长朱超、教导主任肖致滋、各班班主任和400余名毕业生,高考当天一早在操场集合,乘坐数辆从公交公司租来的汽车,来到湘雅医学院的大操场上。考生们手持准考证和书写工具进入考场,老师们就在操场的草坪上席地而坐,等待我们从考场下来报告自己的答题情况,和考生同喜同忧。
老师总是鼓励我们说,考完一门就要放下对这门课程的纠结,充满信心迎接下一门考试,还告诉我们交卷后不要和别人对答案,当发现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一样时,又会因紧张焦虑影响接下来考试的情绪,很不值得。
上世纪50年代,家长普遍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和老师可以一百个放心,觉得老师是育人的天使,其慈祥、厚道、担当是他们的本色。教师们承担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光荣职责。因此,我和父母对教师这个职业是百分之百的崇敬、信任和佩服,我当时毫不犹豫地报了教育专业。在填报哪个学校时,班主任蓝老师建议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想西北条件较为艰苦,人才较为欠缺,就挑选了西北师范学院。苦读四年,我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兰州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侯丕勋资料图片
60年代
考文科类不考数学
侯丕勋,1961年参加高考,1965年甘肃师范大学(今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自述】1961年8月初,我们和政三中高三毕业生被政府安排到临洮县政府礼堂与临洮县高三毕业生一起参加当年的高考。数百名学生齐聚一堂,都为自己的前途进行决战,其场景堪称壮观。不过,我心里一点也不紧张,还是比较坦然的,若能考取大学就上学读书,落选了就回家当农民,父母亲也对我的想法表示支持。
当时的高考与现今相比,存在着较明显区别。一是所考课程,文科考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外语,理科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最大的差别就是文科不考数学。二是高考前学生的复习工作是自由的,没有学校和社会上的补习班来补课。
我所参加的高考,已经过去50多年了,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觉得有点平淡,但它却对我和所有考取高校的学生来说,开创了自己学业进步的条件。
来源:《西部商报》 时间:2017年06月08日 版面:第A06版 字数:2045
原文链接: 那些年 他们所经历的高考——不同年代的人讲述他们的高考经历
(编辑:曹纹靖)
- 【新甘肃】西北师大教授张国荣山水画邀请展在白银区开展
- 【甘肃日报】拆除围墙 打通“心墙” ——西北师大以真心实招破题“危房整治难”
- 【中国新闻网】西北师大“火炬”培育:锻造“能文能武”干将
- 【观澜新闻】中国化学会2024年第四届高分子前沿论坛在西北师大召开
- 【新华社】中法携手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合作
- 【Xinhua News】China, France deepen cooperation o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 【中国高等教育】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意涵与实践路径
- 【观澜新闻】历史最好!西北师大学子在“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 【新甘肃】西北师大和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携手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合作
- 【中国教育新闻网】西北师范大学和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
- 【新甘肃】西北师大教授张国荣山水画邀请展在白银区开展
- 【甘肃日报】拆除围墙 打通“心墙” ——西北师大以真心实招破题“危房整治难”
- 【中国新闻网】西北师大“火炬”培育:锻造“能文能武”干将
- 【观澜新闻】中国化学会2024年第四届高分子前沿论坛在西北师大召开
- 【新华社】中法携手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合作
- 【Xinhua News】China, France deepen cooperation o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 【中国高等教育】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意涵与实践路径
- 【观澜新闻】历史最好!西北师大学子在“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 【新甘肃】西北师大和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携手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合作
- 【中国教育新闻网】西北师范大学和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