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书香》千年一叹

《品味书香》千年一叹----新闻中心广播站
00:00/00:00

      各位同学老师好,欢迎收听品味书香,我是主播李煜,首先是一则校园快讯。
      近日,我校“青春志愿行 共筑中国梦”——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在学生发展中心举行。共青团甘肃省委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主任韩西军、共青团兰州市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吴永朝、甘肃“拯救民勤”公益项目发起人韩杰荣、甘肃蓝天救援队队长和有关社会爱心企业、我校团委负责人参加活动并担任主评委,20名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及指导教师担任大众评委。各学院青年志愿者代表共350余人观看了比赛。
       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微公益实践项目创意设计大赛是我校青年志愿者品牌活动,旨在进一步形成实践育人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工作在凝聚、服务、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全面拓展学生素质、突出实践育人功能方面的积极作用,孵化和培育一批“有特色、便参与、易推广”的实践项目,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志愿服务,努力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全过程。
      今天跟大家介绍的书籍是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的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公里行程中的经历。在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华夏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千年一叹》,日记体散文集,余秋雨著。
      附:自序
      一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我们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三十几名警察刚刚被贩毒集团杀害……
      以前我在实地考察中国现存原始文化、写作《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的时候,也曾一次次地投入过肢体历险和精神历险,但与这次相比,那时总还能转弯抹角地找到帮助和保护。记得有一次为了赶早班渡船在山间迷了路,我顺着几声苍老的咳嗽声,找到了一间看山人的小屋,得到了指点;又有一次夜间迷路见对面来人,心中疑惧故意哼曲壮胆,对面来人也同样哼曲,等擦肩而过后才彼此放心,回头一笑。这种机缘,在这次就很难遇到了,小小的车队就像几只蚂蚁在荒原上蠕动,任何一种不知来由的暴力都能把它们捻得粉碎。
      不仅仅是荒原。荒原深处有断壁废堡、幢幢黑影、闪闪目光。硬说自己没有恐惧,是不真实的,但我的恐惧有一大半被震惊所掩盖,震惊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它们究竟是如何崩坍的?历史书提供过一些猜测性的答案,多数山是大而化之、语焉不详。其实,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怀疑的。不必怀疑的是结果,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个从古到今的灾难。
我们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去抚摸它们的伤痕。

 


      这种抚摸经常会引发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哪些代价是正面的,哪些代价是负面的?过去的避免能否担保今后?
      更重要的是,新世纪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
      整部日记,都贯穿着这种疑问。
             挂过黑帆的大海
      从咋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我曾一再来到海滩,脱下鞋袜,卷起裤腿,下到水里,长时间伫立。
      海浪很凉,很快就把裤子打湿了。我还是站在那里,很久很久,想把这个岛体验得更真实一点,来摆脱神话般的虚幻。荷马史诗《奥德赛》有记,克里特岛是一个被酒绿色的大海包一皮围的最富裕的地方,但按荷马的年代,他也是在转述一种遥远的传闻。当荷马也当作传闻的东西突然清晰地出现在自己眼前,我有点慌神。
      昨天在克诺撒斯,我一个人在遗址反复徘徊。同去的朋友也同样觉得这里的一切过于神奇,散在各个角落发呆,结果引起我们临时请来的一位导游的强烈不满。这位叫曼仑娜的中年女子对着我大声嚷嚷:你们怎么啦,一个也不过来?我会给你们讲每一个房间的故事。我是这里最好的导游,你看我的同事,每一个都带着一大队人在讲解,而你们一个人也不听我讲,真让我害羞!"
      我说:“曼仑娜,我们都有点兴奋,需要想一想。你先休息一会儿,有什么问题再问你,好吗?"

 

 


      “你们没听我讲解就兴奋?”曼仑娜不解。我在徘徊时想得最多的提扔阵个有关迷宫的故事,因为我眼前的一切太像一座宫。
故事说,当初这个米诺斯宫殿里关了一个半人半牛的怪物,每年要雅典送去七对少男少女作为牺牲供奉。有个叫希萨斯的青年下决心要废除这个恶一习一 ,与父亲商量,准备混迹于少男少女之中上克里特岛,寻隙把怪物制一服 。
      这件事情凶多吉少,父亲为儿子的英勇行为而骄傲,他与儿子约定,他会在海崖上时时眺望.如果有一条撑着白帆的小船出现在海面,证明事情已经成功;如果顺潮漂来的小船上挂的是黑帆,那就说明儿子已经死亡。儿子在米诺斯宫殿里制一服 了怪物,但走不出迷宫一般的道路,而米诺斯王的女儿却看上了他,帮他出逃。谁料过口寸恋人漂流在大海的半途中,姑娘突然病亡,这位青年悲痛欲绝,忘了把船上的黑帆改挂白帆。
      天天站在崖石上担惊受怕的父亲一见黑帆只知大事不好,立即跳海自尽,而这位父亲的名字就叫一爱一琴。一爱一琴海的名字,难道来自这么一个英雄而又悲衰的故事?那么今天我在踩踏的,正是这个挂过黑帆的大海。传说故事不可深信,但我在米诺斯工宫的壁画上确实见到‘了少男少女与牛搏斗的画面。我和许戈辉不约而同把这幅画临摹到了笔记本上。

 


      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是另一个宏大的传说,那就是我在{山居笔记》中提到过的阿特兰提fAtlantic),即大西洲。说在一万多年前,欧洲和非洲之问的大西洋上还有一片辽阔的大一陆 ,富庶发达,势盖天下,却突然在一次巨大的地.震和海啸中沉没海底,不见踪影。大西洲失落之谜代代有人研究,其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克里特岛就是大西洲的残余部分。
      要真是如此,那么,克里特岛上出现早熟的文明也就顺埋成章了。它虽然没有沉没,但在三千五百年前的遭遇,也有点近似万年前母体的命运。
      再高的文明在自然暴力面前,也往往不堪一击。但它总有余绪,飘忽绵延,若断若连。今天的世界,就是凭着几丝余绪发展起来的。
      大西洲森不可寻,能够通过考古确知的是,克里特文明受到过埃及文明的重大影响。那么,让我们继续回溯。
      年老的你
      去耶路撒冷,有一半路要贴着死海而行。
      死海这个名字,在中国人听来很不吉利,不仅不大会去游.览,恐怕连路过都要尽量避免,不然干脆把这个名字改了。但这儿的人完全不在乎,一叠连声地念叨着死海,兴致勃勃地朝它走去。
      死海是地球上最低的洼地,湖面低于海拔三百多米,湖深又是好几百米,基本上是地球的一个大裂痕。水中所含盐分,是一般海水的六倍,鱼类无法生存,当然也不会有渔船,一片死寂,因此有了死海这个名字。现在死海是以色列、约旦的边境所在,湖面各分其半,成了军事要地,更不会有其他船只,死得更加彻底。但是,死海之美,也不可重复。

 


      一路不表,却说下午五时,我们来到了死海西岸的一个高坡,高坡西侧的绝壁把夕一陽一、晚霞全部遮住了,只留下东方已经升起的月亮。这时的死海,既要辉映晚霞,又要投影明月,本已非常奇丽,谁料它由于深陷地低,水气无从发散,全然朦胧成了梦境。
      一切物象都在比赛着淡,明月淡,水中的月影更淡。嵌在中间的山脉本应浓一点,却也变成一痕淡紫,而从西边反射过来的霞光,在淡紫的外缘加了几分暖意。这样一来,水天之间一派寥廓,不再有物象,更不再有细节,只剩下极收敛的和谐光色。我想,如果把东山魁夷最膝胧的山水画在它未干之时再用清水漂洗一次,大概就是眼前的景色。
      这种景色,真可谓天下异象,放在通向耶路撒冷的路边,再合适不过。
      耶路撒冷,古往今来无数寻找它的脚步走到这里都已激动得微馏以幻顺,当然应该有这番纯净的淡彩来安一抚和告示:一个朝圣的仪式在此开始。
      走完了死海,道路朝西一拐,方向正对耶路撤冷。这时,很多丘陵迎面奔来,闪过了一座又一座,几经盘旋,进入一个高高的山口,往下俯视,远处灯光灿烂。但是就这么让你看了一眼,道路便大幅度下滑,然后又是一个个山包一皮挡眼,很难再畅快俯视了。夜色苍茫间只见老石斑驳,提醒你这条起落跌宕的道路,是从太远的历史中延伸出来的,切莫随意了。

 

 

 


      世界上没有另一座城市遭受到过这么多次的灾难。它曾在战斗中毁灭过夕又次,即便已经成了废墟,毁城者还要用犁再铲一遍,不留任何宝匕人怀念的痕迹。但它又一次次的重建,终于.又成了世界上被投一注信仰最多的城市。犹太教说,这是古代犹太一王 国的首都,也是他们的宗教圣殿所在。基督教说,这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一活的地方,当然是无可程别弋的圣一地;伊斯兰教说,这是穆罕默德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因此有世界上第一等的清真寺。
      三大宗教都把自己的精神重,合集中到这里,它实在超重得气喘吁吁了。
      不同的文明本可多元共处,但当它们的终端一性一存在近距离碰撞时,却会产生悲剧。耶路撒冷的不幸,在于它被迫收纳了太多的终端。
宗教分歧渐渐由起因而变成借口,排他的民族极端主义情绪乘虚而人。于是,灾难而又神圣的耶路撒冷,在现代又成为最大的是非之地。
      有人说,在今天,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耶路撒冷,我实在无法描述走近你时的心情。
      也许,年老的你,最有资格嘲笑人类?

(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