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 】东干族留学生丝路种下“甘肃情”
5月12日,西北师范大学2017届东干族留学生在母校种植“毕业纪念林”,表达他们对“故乡”的不舍,也为他们在中国的本科学习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图为留学生和老师一起植树。 马雯 摄
中国侨网兰州5月12日电 (记者 刘玉桃)西北师范大学2017届东干族留学生12日在母校种植“毕业纪念林”,表达他们对“故乡”的不舍,也为他们在中国的本科学习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挖坑、栽树、浇水,这些看似柔弱的“95后”东干族留学生,干起粗活也非常“卖力”。
“这是一项留心、留根的活动。十年、二十年以后,他们回到中国,回到母校,还能看到自己曾经种的树,想起母校的那段青春岁月。”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东海说。
图为留学生植树。 马雯 摄
哈萨克斯坦女孩艾米丽即将回国,她说,“兰州就像我的第二个故乡,想到下个月就要离开,我心里特别难受,不想走,我想留在中国,我会想念中国的朋友,想念兰州牛肉面。”
她和同学一起栽种好一棵树,“我的不舍、期望以及留恋都如同这棵树留在这里,让它替我守着母校。”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东干人是中国西北回民后裔,历史上曾两次迁居后逐渐定居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等国,在中亚地区约有14万人。
2013年9月,国务院侨办和甘肃省政府以“50+10”的名额,从中亚国家招收这批60名东干生,四年免费在西北师范大学学习汉语,希望他们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丝路使者”。
如今,他们“羽翼丰满”,准备“展翅高飞”,却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四年的地方。
“刚来的时候,一句汉语也听不懂,没有朋友,现在我有很多中国朋友。”艾米丽说。如今,艾米丽在家乡找到一份做翻译的工作,她说希望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回家乡,并用自己所学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流发展尽一份力。
当日,东干族留学生和老师一共种植50棵树,并在每棵树上都留下了学生的姓名。
“这是我留在中国的一个念想。以后我会带家人来这里,看看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看看我种的树。”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秦朗说。
回想大学四年的生活,秦朗说:“在中国我学会了网络支付、爱上麻辣食品、学会跳机械舞,从听不懂汉语变成一名‘中国通’”。
大学毕业的秦朗选择去上海读研深造。因为他想像哥哥一样从商。“以我现在的知识水平经商是不行的,我想接受更专业的、更深层次的教育,为自己将来从商打好基础,积累经验。”
秦朗说,中国的手机、玩具、服装等在吉尔吉斯斯坦都很受欢迎,尤其手机价钱便宜、质量好、性价比高,以后可以尝试做这些领域的国际贸易。
甘肃省侨办侨务处副调研员刘小平说,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加深,这些学生将有更多“用武之地”,希望他们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交流的“使者”,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用人才。(完)
来源:中国侨网 时间:2017年05月13日 字数:1100
原文链接: 东干族留学生丝路种下“甘肃情”
(编辑: 薛守文)
- 【新甘肃】西北师大教授张国荣山水画邀请展在白银区开展
- 【甘肃日报】拆除围墙 打通“心墙” ——西北师大以真心实招破题“危房整治难”
- 【中国新闻网】西北师大“火炬”培育:锻造“能文能武”干将
- 【观澜新闻】中国化学会2024年第四届高分子前沿论坛在西北师大召开
- 【新华社】中法携手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合作
- 【Xinhua News】China, France deepen cooperation o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 【中国高等教育】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意涵与实践路径
- 【观澜新闻】历史最好!西北师大学子在“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 【新甘肃】西北师大和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携手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合作
- 【中国教育新闻网】西北师范大学和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
- 【新甘肃】西北师大教授张国荣山水画邀请展在白银区开展
- 【甘肃日报】拆除围墙 打通“心墙” ——西北师大以真心实招破题“危房整治难”
- 【中国新闻网】西北师大“火炬”培育:锻造“能文能武”干将
- 【观澜新闻】中国化学会2024年第四届高分子前沿论坛在西北师大召开
- 【新华社】中法携手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合作
- 【Xinhua News】China, France deepen cooperation o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 【中国高等教育】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意涵与实践路径
- 【观澜新闻】历史最好!西北师大学子在“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 【新甘肃】西北师大和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携手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合作
- 【中国教育新闻网】西北师范大学和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