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诗语》 严俊坤:爱系陇原,情牵师大
西北师大,不是“985”不是 “211”,没有北京上海优越的地缘,没有昆明成都怡人的气候,但对我来说它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它的感情就像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的母亲——亲近依赖,不离不弃。
因为机缘巧合,它成了我生命中的一个站点。在这里,我汲取它的灵气,吸收它的精华;在这里,我欢笑,哭泣,拼搏,成长;在这里,它教会我责任、担当、思考、追求。不知不觉,我对它的亲近之情、崇敬之情、仰慕之情、感恩之情早已扎根心中,蔓延心间。
前生今世,恍然若梦。西北师范大学前身为1902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国立北平师大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迫西迁,迁至陕西城固,与其他西迁学校组成“西北联合大学”,1941年迁往甘肃兰州,建校黄河岸边。抗战胜利后,西北师院部分教职工和学生转赴北平,进入北平师范学院工作和学习。自此,北平师大和西北师院两个“同气连枝”的高等师范院校并存。
这样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北师大有了不竭的动力,让它有了树样的灵魂,水样的品质,土样的精神,以及鸟儿般的活力。
树的灵魂——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师大校园,绿树已成荫。“树人树木贵在同时,文化绿化乃能并进”,如今,树木已成林,文化亦已自成风格。关于师大的树,最初对它产生敬仰是因为它的生命力。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大西北能顽强地生存,茁壮地生长,不怕严寒,不畏酷暑,不惧干旱,那种生命力,那种坚强的意志,让我折服,让我深思。它们生存得那般不易,却不见半点的退缩,泰然、坦然、自然。我只愿,等我走出校园,走出这座城市的时候,我的意志也能如这树般坚毅。
师大的树,多为大树,一圈一圈的年轮是一代代人的回忆。树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传道者。它见证了师大的成长,见证了师大历史上的名师及他们的轶事。当一切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便只有这树,将他们的故事传讲,将他们的精神传递。这树之魂啊,是建校以来老师们熠熠发光的人格品质,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德行。他们的努力与汗水造就了师大独特的灵魂,他们的言行竖起了师大不屈的脊梁。因为他们,师大能够声名远播;因为他们,师大得以凝聚精气神。爱树,爱师大之魂;敬树,敬师大之魂。
黄河之畔,水塔山下。
循以木铎,建此师大。
教书育人,声誉远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朝花开,十里飘香。
长者之风,典范永昭。
水的品质——知术欲圆,行旨须直
水,刚毅者也,滴水而能穿石,厚德者也,利万物而不争。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天上来的黄河水养育了华夏民族,塑造了善良宽厚的民族精神,培育了多彩的中华文明,它是生命之水亦是智慧之源。
师大靠近黄河,年年月月相依偎,竟也被黄河水熏染出了一身的质朴。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认为水具有一切美好的品质,它与世无争,包容万物,却又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使它屈服。遇到山便绕过去,遇到溪流就吸纳它,遇到污浊便冲洗它,滋养万物而不索取。水的这种品质为师大所吸收,便成了“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它取自黎锦熙校长的题词“知术欲圆,行旨须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而题词又源于老子的智圆行方论述,“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方,渊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立直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该校训深刻揭示知、术、行、旨之间的辩证关系,意蕴深邃,儒雅考究,值得细细玩味。水能终始无端,方流四方,源远流长而不竭,不易被外物阻挡而改变自己的操守。以水的品质为处事之准则,大智大慧也。
滔滔黄河水,巍巍师大松。
素志强国梦,丹心扑教育。
皑皑园中雪,皎皎林间月。
古贤存厚德,时辈同瞻仰。
土的精神——公诚勤朴,自化春泥
土,万物生长之基,随处可见却又不可或缺。积而成山,遇水成泥,随风成尘。它厚重、包容、善良,拥有最沉稳的性格,最踏实的品质。兰州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巍然屹立于黄土地上的师大拥有的就是这土的精神——宽容、大度、质朴、无私、奉献。
这土的精神让我想起那些师大历史上的名师。学校创始人李蒸校长,求学美国,只为学教育报国。归国后投身教育事业,提出师范教育之理想,并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钟爱的事业而努力。黎锦熙“汉江千里源蟠冢,天山万仞自卑隆”,他动必有功,处必能久,遭遇任何艰难险阻而不改信仰,努力不止而至成功。方永蒸“惩罚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失败”,学校发生偷窃事件,自己泣不成声,泪流满面,责己德不足以服人,不配做校长。焦北辰“育才,识才,爱才,唯才是举;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人以近。读书,教书,著书,以书为乐;朴实无华,淡泊明志志更明”。袁敦礼“弘扬师道伦常,立己立人名垂百世;培植体坛桢翰,强身强国德配千秋”。洪毅然“喜看桃李满天下,远胜树碑兢浮名”……他们清贫俭约,坚韧克己,淡泊名利,甘化春泥,像土一样朴实而崇高。他们汇聚的美好品质终成师大公诚勤朴的校风。
土有德兮,育万物而不贵;
校有师兮,辞富而能居贫也。
土有能兮,成千峰而不傲;
校有师兮,艺精而能沉潜也。
土有美兮,立众生而不恃;
校有师兮,行高而能处下也。
鸟的活力——轻盈灵动,游刃有余
鸟儿灵动轻盈,能欢快鸣唱于树荫间,能沐春光浴夏雨,能自由翱翔于天地间,集天地灵气于一身,是自然之精灵。它的欢鸣、拍动的双翅都彰显着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让我想起大运会上的那只科技鸟,它便是新时代师大的化身。
学校的人文底蕴早在建校之初就已奠定,那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永远是师大的支柱。然而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今天,要想能够不断发展,不断地增强实力,那么不仅需要继古,还要承今,要不断地改,改不足,改落后,改缺点,只有改才能创新,才能适应社会。 “删繁就简三秋树”,方能“领异标新二月花”。而这种改不能流于形式,而应触及问题的根本。
说到改,实属不易,需要认识,需要勇气,需要能力。知不足,能正视,而后能进步。一所学校的发展壮大需要集众志,靠众智,需要全校师生共同的努力与探索,需要我们每一个爱它的人付出努力。因为热爱,所以能看得见它的不足并有所期翼,期翼它能发展得更好。诚愿师大能如那只鸟儿,在未来飞得更高,更远!
贤人视履循规矩,
大斧挥斤校准绳。
百年师大迎校庆,
万里风云入壮怀。
(编辑: 薛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