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教书和育人要“拧成一股绳”
雷鸣 西北师范大学宣传部长
去年暑假,在笔者参加的毕业20年师生聚会上,一位退休的老师为回到西北师大的同学们赠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20多年前同学们写的小论文,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多年老师还珍藏着。看着字里行间老师的批注,很多同学的眼睛湿润了。毕业20年后,在这样一个特殊而生动的“课堂”中,已经人到中年的我们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师德的光辉和力量,再一次在激动和感动之余重新理解和感悟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内在统一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它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希望广大高校教师把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要做到“四个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高校教师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行道,自觉把教书和育人“拧成一股绳”,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拧成一股绳”,要求专业任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在高校内部系统中,专业教育分工愈来愈精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包括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内的思政工作者来承担,教书和育人在实践中一度被错误地割裂和孤立起来。受市场导向和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角色认知出现偏差错位,热衷于发文章、抓课题,三尺讲台上照本宣科,把自己置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局外人”,将育人的使命“选择性遗忘”了。协同育人要求教育工作者提高政治站位,回归教育初心,如同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的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灵魂的工程师不能丢了育人这个“魂”。
“拧成一股绳”,要求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类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并渗透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是隐性德育课程,它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和有效延伸,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蕴含着巨大的德育价值。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对学生人文素养、治学态度、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人格养成有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和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的德育比德育的课程更具有影响力和渗透性,学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知不觉而又实实在在地汲取着精神营养。
“拧成一股绳”,要求教育者先受教育,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对于一门专业的热爱往往是从认同和喜欢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及其风格开始的,教师自身的人格特质可以随处濡染学生的学术兴趣、拓展其知识技能和涵养其完美人格,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大鱼前导,小鱼尾随”八个字,这种相偕从游的师生关系形象生动地集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拧成一股绳”,要求大力加强大学教学文化建设,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所好的大学总是有着优秀的教学文化,它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持久成形并为全体师生共同分享。这种文化场域的浸润功能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教学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精神气质,它能够让教师对教书育人的天职心存敬畏,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身为人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尊严感。这种教学文化不仅使教师在精神层面产生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且在制度设计上能够使教师的评聘考核和专业发展得到有效的激励和保障。
拧成一股绳,共奏育人曲,相信在每一位教师的身后,一定会散发着玫瑰的芬芳!
来源:中国教育报 版面:第05版 日期:3月20日 字数:1599字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3/20/content_474386.htm?div=-1
(编辑:陈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