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学

    1179日,2020年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面向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就面向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学、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网络社会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与社会发展、城乡空间变迁与社会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与会专家认真学习研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内外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复杂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社会学的学科优势,推进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研究,为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学理支撑,是摆在社会学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中国社会学会前会长李友梅认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建治理优势,畅通人民、社会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治理参与渠道,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的作用。通过价值引领、人才引领、柔性引领等机制实现多元治理,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紧密协同的治理共同体理念,大力依靠科技支撑力量,全力构建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体系。

    社会学研究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理论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陈光金认为,我国处在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对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学研究需要一个整体视角,要在全局中把控和“解剖”局部。当前我国经济体系、社会体系都发生了巨大变迁,农村社会空间结构、阶层结构、人口结构的持续变迁,以及城乡差异等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都需要通过农村社会现代化来逐步解决,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王宁表示,要辩证看待发展问题。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从速度到质量的新发展模式。

    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学是中国伟大实践的现实需要。与会专家表示,以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为使命的社会学,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中国社会学界应从国情出发,着眼中国伟大社会实践,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向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力推进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和学术共同体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杰表示,起于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群学思想三大社会学思想源流正在当代中国社会学中交汇,当前回到宏观、回到理论反思十分必要。这种理论反思应从思想源流、核心议题和理论特色来理解和把握,加强中国社会学重构,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认为,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是以社会结构为基础的社会变迁,主要表现在职业结构、城乡结构、资源配置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内容为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英认为,人类正在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是以具有复杂性科学、生命科学、量子科学为基础,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表征的智能化科技革命。在智能化科技时代,社会学应当以科学和人文“双重属性”来建构社会学的“元理论”。

    论坛由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主办,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社会学评论》《西北师大学报》《甘肃社会科学》协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2020年11月10日 字数:1450字

原文链接: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学

(编辑/智睿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