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天桥”架起的创业梦

    初冬时光,阳光倾洒在窗台上的几盆绿植中,这座连接西北师范大学教学3号楼和电阶楼的“天桥”工作室里颇为热闹:学生老师来来往往,几台大型多功能打印机吱吱隆隆运转不停,几名工作室的成员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手中不停敲打着键盘,搭建着各类精美的网站。房间里打印机、扫描仪、喷绘机、摄像机、三脚架、台式电脑等设备一应俱全,墙上整齐地张贴着“业务价格表”“人员分工表”“管理运营准则”等规章制度。90平方米、3间小屋,这座“天桥”承载着教育技术学院学子的创业梦。  

 





     而创业梦是如何实现的呢?你或许不知道,当中午你与舍友在火锅店品尝麻辣虾的美味时,有人却在摄像机前一丝不苟的拍摄;当晚上你在宿舍尽情畅玩游戏时,有人却在夜色中的校园9号楼前认真地张贴海报;当周末你与女友骑着摩拜单车兜风时,有人骑着小黄车急匆匆地赶往新校区洽谈业务;当五一假期你和三五知己背着背包在青海湖欣赏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时,有人却在和自己的小伙伴死磕一个编程语言,这就是“天桥”工作室学生的日常写照。在这里,有一些教室里遇不到的难题,有一些老师讲不到的知识,有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道理,在这里你将不再固守书本,不再去做僵化的记忆。


 


    近年来,教育技术学院改革教学模式、改善办学条件、发展师资队伍、提升学术科研成效显著,但如何将这些成果落地迁移转化到学生身上一直是学院想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反复论证,认为将课程知识转化为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成长为创新型人才,都需要综合类的项目进行实践训练。2014年6月,学院为学生搭建实践历练的平台,在校内电阶楼二层东侧的“天桥”投资30万元创建占地90平方米的“天桥”工作室。工作室依托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出版专业特长和优势,将学校和师生的现实需求变为课题和项目,设立“网站课件制作”“摄影摄像”“数字出版”“发展运营”四个部室,承接校内外业务。 

     有了设备平台只是基础,合理的运营模式才是关键。教育技术学院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从三个一体化出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内与课外一体化),以问题倒逼、项目驱动、做中学为导向,以团委学生会牵头,使“四自”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设备采购到建章立制,从人员遴选到学习培训,从业务承接到技术难关,全部由学生自己攻克自己完成。四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走得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天桥”工作室陆续获得省校级多项奖励。 




    “我们工作室前期创立时的场地、设备、耗材等运营成本都是由学院提供的,学生不用承担资金风险,只需用心将工作室做大做强。在工作室刚建立,还在摸索发展期间,学院不仅给予我们信任和鼓励,也为工作室的发展保驾护航。”2016级的杨春梅同学介绍,“现在工作室运行步入了正规,业务量提高,有了稳定盈利。这些资金收入除了以按劳分配的标准分给成员以外,剩余的都将作为我们工作室的发展基金,用于设备维护更新、团队培训建设等方面。”

 



    马鑫倩是天桥工作室的核心“技术股”,负责网站开发和微课制作。在今年4、5月份学校的精品课程和教学名师评选期间,马鑫倩凭借制作各类静、动态获得了将近一万元的收入:“在大学期间凭借自己的能力挣得收入真的很有成就感,慢慢具备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之后,也可以发展下摄影、旅游等爱好。”马鑫倩还用工资为自己攒下来推免研究生面试的路费和食宿费。

    作品质量高、运营专业强、客户口碑好、业务量稳定、内部考核机制完善,一个由学生创立的“天桥”工作室俨然具备了成熟企业的运营状态。但自2014年初创伊始,如同蚌孕珍珠一般,“天桥”工作室也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创业期。



    以技术作为支撑的“天桥”工作室,起步就遇到了重挫--技术不足。“网站课件开发部,是三个部门对技术要求最高的部室,但技术是当时我们最欠缺的东西。”现在推免北师大读研的2013级学生陈凯亮说,为解决技术难题,作为当时部长的陈凯亮翻遍技术论坛与网站,疯狂在网上寻找各种学习资源,摸石头过河,熬了两周后终于做成了第一个网站。“技术难关是必须要突破的,不然工作室就没办法发展”,紧接着他就趁热打铁将自己的制作流程、经验心得书写成册,并立即着手培训其他同学。“目前工作室的技术能稳步提高,得到客户们的认可,实属不易,这是所有人在困难中坚守的回报。”网站课件部第二届负责同学、现推免华中师大读研的2014级马继满同学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中感叹。

     目前网站课件部已经制定了成员技术学习培训的“青蓝项目”,并开始实施业务转型:不再将网站课件部的业务狭义限定在网站开发、微课与课件开发,而是整合现有资源,重新进行定位,向移动端发展,开发移动端网站、小程序、APP,以及Unity3D游戏开发。 

    2016年下半年,“天桥”工作室已经步入了发展期,但风平浪静的背后则是停滞不前。教育技术学院副书记汪海燕说:“当时我们的工作室其实已经进入了瓶颈期,技术有一定提升、运行机制稳定。虽然起到了锻炼学生基础实践能力的作用,但工作室的业务量没有增加,除了学院帮忙联系到的合作以外,主动找上门的客户基本没有,需要开拓市场、规划运营。”此时,2014级学生康健提出的一个想法,扭转了局面,使工作室重新“焕然一新”。“做运营!”康健同学主动挑起了工作室市场运营的重担。运营部主动出击、多做多想,市场运营初显效果,使本就具备技术优势的“天桥”工作室如虎添翼。2017年上6月,“天桥”工作室的校内市场基本成型,逐渐承接了校内外各类门户网站的设计制作、评奖评优课程项目专题网站设计制作、各类宣传片拍摄制作、研究生复试等各类摄影摄像、日常海报横幅打印复印等工作,并开拓了周边高校和校外企业的业务市场。2018年上半年净盈利达到了20万元。



     学生获得成长、业务得到拓展、经济收益良好、经验得到积累、机制初步形成。今天,“天桥”工作室已发展成为西北师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一张闪亮名片:2016年“天桥”工作室获学校创新创业重点立项,“天桥”工作室三个项目参加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创业竞赛,分获“大学生教育信息化创新创业”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校获“高校教育信息化产学研示范奖”,同时“天桥”工作室孵化出子项目“零度工作室”,2017年“天桥”工作室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8年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


 


    “天桥”工作室这个平台能够帮助学生们更早地接触社会,他们的就业观念也在慢慢转变。大家开始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规划未来,不再仅限于仅仅想要考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现在很多同学有自己创业的想法。”汪海燕颇感欣慰。在2016、2017年的全校就业率统计中,教育技术学院均名列全校前三名,这与学院搭建平台,使近50%的同学们在其中学习成长,同学们的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视野自信提升有关。

 

 

(编辑:刘雅倩)